“工笔画的写意性”的体验
——高玉国
所谓“工笔的写意性”,是指在工笔绘画过程中突出作者主观的情感,表现为“随意”、“随性”、“随感”,这种特征使它有别于传统的工笔画法的程式化、工匠化。这个概念是唐勇力老师在2010年做访问学者时提出的,对中国工笔画是一种全新的理念。
这种画法的优势在于融合了各种绘画要素,体现了当代人的精神的意味,开拓了工笔画的绘画语言,使传统的中国工笔画更具有活力和当代性。其最重要的理念在于对传统的梳理——在传承与融合中突破与超越,在中西合璧中嫁接和移植,找到自我的艺术坐标和推进轨迹,强化独特的口味和自我相貌,通过我们的作品展现艺术的表现空间,体现出当代艺术作品应具备的要素。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在画工笔画人物时,我较多的采用了多元绘画和嫁接的方法去表现,如色调的把握和结构的剪裁,并融入西画元素,将构成的原理穿插在画面的安排中,使画面有浑然一体之效果。强调画面的整体感,而不是特意突出某个局部,因为局部是画面整体的一部分。表现在画面上,如:淡化人物的五官。我的《红楼之梦系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当时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新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现象的一个点,也是中国文化一种概念的形象,而林黛玉也正是一个中国女人之美的概念符号——梦幻、含蓄、又富有内涵,这正是我运用人们概念中的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的原因。远看,整幅作品似乎灰蒙蒙一片,但越近看就越有一些内容、有些很细、具有内涵的东西,足以让观众们去回味。
其实,以现代人的眼光画一个古代题材是很不容易的。虽然现代人也大都喜欢女人柔美、含蓄、矜持,与古代人的审美意趣基本是一致的,但毕竟作者和观众所处的年代和环境都不同了。这其中的关键,不在于画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也不在于运用什么时代的元素符号,重要的是从什么理念去表现,传达出你自己的的感觉。每个时代的人们对《红楼梦》的理解都不一样,所以各个时代所产生的有关《红楼梦》的作品也是不一样的,我选择这样的造型元素,是因为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一种概念性,这种概念性其中又具有某种内涵。具体来说,《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形象具体是怎样?没人能够说清楚。但是林黛玉本身这一概念却是大众认可的,就成为了一个概念性的符号。在刻画这个人人皆知的女性人物形象时,我着意表现了两个方面:其一,在构图上凸显那个时代女性的压抑性。作为一个古代的女性,她的生活空间是很窄的,不像现代女性这么宽泛和开放,由此,我在构图上就压缩了她的空间,而其它的空间又有意放得很大,形成对比。其二,衬托人物的背景空间里,我选择了摆放荷花和椅子。这种安排也有其自身的蕴意,荷花本身的造型和形式跟画面也好结合。荷花也是一个符号,人物也是一个符号,椅子也是一个符号。是什么椅子?不知道,但是它肯定是中国的椅子。因此,这都是些符号,这些符号组合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大的符号。题材和内容并不新鲜,但是怎么取材、怎么构成怎么表现,这是我要做的工作。
总而言之,中国画的材料和性能有其特殊性,加以合理运用之后,可以产生神秘的中国画笔墨的韵味,而这种韵味就在于能够让我们欣赏里面更为细腻、厚重、神秘,又若有若无,很含蓄的东西。这正是中国画工笔和写意的共同之处,也是我的绘画艺术所一直遵循的创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