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用象通心以理应
——张传伟写生作品略说
丁雪峰
张传伟准备将近期的写生作品结集出版,余见其作品生动、丰富、一丝不苟,是极其严肃认真的写生。这些作品不论山水、人物皆直接用毛笔水墨,构图也比较完整,主次、虚实、详略处理无一不恰到好处。虽为写生,但不完全是客观描绘,已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相融合,具有创作之审美意象。故借《文心雕龙·神思》语:“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中之“神用象通”为名。意即:在创作中做到神思如泉,需要借助于物象,审美意象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主观的思想、情感,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的意象。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笔墨传达出来,就成为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艺术既非纯客观的机械摹拟,又非纯主观的自我表现,而应是主客观的完美统一,艺术的主客观融合,是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所一贯坚持、倡导的艺术创作原则,所谓写诗要“托物言志”、作画宜“神形兼备”、音律应“弹虽在指声在意”,种种艺术见地,皆言此理。诚如黑格尔所说;.“艺术作品所处的地位是介乎直接的感性事物与理念性的思想之间的”,(黑格尔《美学》1962年版第349页) 。主客观的有机融合、完美统一是艺术创作的首要原则,从理论上认识、理解这一原则并不十分困难,但是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驾驭这一原则却非易事。
张传伟的写生作品大多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升华,他认为写生作品可以有应物象形的写实性,不过这种写实是具有某种假定性的,是以真实刻画为基础又与现实拉开了距离的,是经过提炼和强化的。基于此,他的水墨写生作品没有忽视中国画笔墨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并且有自己的一套处理方式。他在严格的造型与丰富的笔墨这似乎矛盾的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为此他在写生中,进一步发挥素描中关于结构、体积、透视的知识方法。同时他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探索。一是笔墨要为造型服务,而不是以笔墨局限造型,二是造型要符合笔墨的表现规律,三是需根据描绘对象的丰富性相应地研究自己的笔墨语言,使作品有自己的个性。经过这三个方面的探索,从而在写生中把握了结构紧而用笔松的要领,在绘画中实现了形式感与书写性的统一,在控制中有松动,在书写中有严谨,同时他继承传统山水画勾勒皴擦的方法,力求使写生作品的具体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统一起来。
张传伟年轻、理智,他把自己的主要经历投入写生,在平凡中寻找、发现美,在自然中进行美的提炼,培养对自然物象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他对艺术的追求有着明确的目标,只要期于时日必定有所大成。
2014年元旦于通惠河畔渊林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