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作品 > 权威推荐 >> 文章内容

【中国美术市场报】陈东山 : 砚台边上的胡思乱想

[日期:2025-04-01 13:35]   来源:  作者:子美   阅读:52205





   陈东山〡背街小巷 70×35cm   







   砚台边上的胡思乱想   


文〡陈东山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长长的旅行,人们从不同的地方出发,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或者是步行,或水路,但终点都是一个。


在路上,每个人看到的环境是不一样,脚下的路也是不同的。但不管是坐车还是走着,都时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坐车有坐车的快乐,但有他看不到的风景。走着虽然艰辛,但也会看到不一样的天地,关键是自己怎样去理解。


画画也是如此,不管你固守传统也好,兼收并蓄也好或干脆随心所欲的挥洒,都没什么不对,因为最终呈现的是带有基因的。

看杜尚的作品《泉》很有感悟,他从你杂品店里买了一个小便池,签上自己的名字,就成了著名的作品。他颠覆了人们对艺术的观念。杜尚的《泉》是西方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个现象,是艺术发展到那个时期的反思。


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吧。如果暂且把中国绘画比作中餐,西方绘画比作西餐,他们之间的差别很大,是不同的饮食文化。他们之间可以互相的借鉴,融合,也可能会产生了一些新的菜种菜系。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食物。而如果有人把煤气罐也纳入了饮食、文化,理由是烹饪是离不开火,离不开煤气罐的,那就有些牵强附会了。如果按他的思路,茶盘茶碗、煤球、柴火都可以纳入到饮食文化了,他们属于不同的结构范畴,如果通过转换观念的办法硬要绑在一起,其结果只能是一个大杂烩,感觉就像餐馆里卖电视机,卖家具,不伦不类了。


再说说在创作中情感的表达和真诚吧,在展览上,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画不论是从构图、造型、色彩、都很不错,但是总是缺少一种激动人心的感觉,显得平淡。我自己在画画的时候也常常有这种感觉,仔细想想,缺乏的是对绘画创作中的激情和真诚,缺的是真情实感。在艺术创作中技法,色彩,这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真情的投入,在写生中也是如此,当我们看到一草一木、一片风景、一个人的时候,要注意的是这些是否真正的打动了你,是不是引起了你的共鸣,没有感觉就不要去画。如果仅仅依靠自己掌握的技法依葫芦画瓢,这样画出的东西缺乏生机,只有被眼前的景物所打动,并在内心中都引起了共鸣,有了更多的联想,并把自己这种感受融入到绘画中去,这样画出来的东西才会是你内心的感受,而不仅仅是一种对自然的描绘。所以我们在外出写生的时候并不是见到什么画什么,或者看到什么东西很奇特去画,而是要找到能够引起共鸣的,有表现欲望的去画,画之前的观察和感悟很重要,把看到的景变成内心的景,并把它上升到一种境界,或者说一种意境,要最大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排除一些具体物象的干扰,不要把自己当成照相机。








   关于艺术家   





陈东山,生于北京,


先后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访问学者。


现为中国铁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李可染画院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壁画学会会员。















   作品欣赏   






陈东山〡花间岁月 68×45cm





陈东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70×35cm






陈东山午后时光 55×55cm





陈东山生活中的浮云 68×45cm





陈东山花香依旧在 70×35cm





陈东山在雨中 70×35cm





陈东山城南旧事 70×35cm





陈东山江湖 68×45cm







   速写系列   




陈东山速写之一



陈东山速写之二



陈东山速写之三



陈东山速写之四



陈东山速写之五
















 “文图”均可放大阅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