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简历 ·
安 佳,女,锡伯族。辽宁沈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评审专家,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安佳画集》四部、《安佳画集·文集》一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 致敬 · 航天之花 》 220cm×190cm
皮纸设色 2024年
“2024新时代首都美术展”入选
工谨与意写
文 / 尚辉
当下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的领地划分十分细微,界限自然也就非常的鲜明。但分科的细微,也常常造成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被陷入某种局部的领地意识,专属性的负面效应是带来了创作与研究的狭隘眼光。远的不说,就我们最熟悉的工笔与写意而言,其创作与研究便常常因此种学科划分,而使得真正能够打通这两个画科的画家或学者变得越来越少。其结局是:工笔越画越细、越细越腻,越腻越僵;写意则是越画越草,越草越疏,越疏越浅。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工笔画得越来越腻归咎于对照片的模仿,也不能武断地把写意画得越来越粗归结于写意精神的丧失。问题的症结,可能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硬性地把中国画分为“工”与“写”两个学科,把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分成两种职业和身份。如果把“工”与“写”作为中国画创作的整体、把创作与研究共同作为一个学者艺术家应具备的两种人文修养和艺术素质,那么,当代艺术创作与研究也许是另一番充满生机的景观。
长期在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从事教学与研究的安佳,或许恰恰因这种教学环境和学术氛围,而促使她的工笔人物画呈现出和当下工笔画风不尽相同的风貌。作为学院画家,安佳有较好的西画造型功底,这决定了她的人物画造型的准确生动,在她的《和田的花头巾》《吉祥之祈》等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她对造型的理解不是停留在对外在形体的描绘上,而是把人物面部与体态作为一个整体予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改变与强化。
或许,正是建立在这种对于人物内部结构的理想化与个性化的驾驭,才使得其工笔人物画的人物形象不局限于外形的紧抠,而是通过线条勾勒和没骨设色的并用去表现她对于形体结构的认知和想象,既写实又夸张,充满了像《楚辞》或汉代漆器那样奇幻而神秘的浪漫色彩。从这个角度看,她的工谨并非单纯指用笔的“精工”和“严谨”,而是造型的精到、刻画的深入,从而使她对于女性面部与手部的勾线显得特别的“入骨”。这种“入骨”的线描甚至没有多余的修饰和赘疣,而是在简洁里呈现某种深入的意蕴。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 作品欣赏 ·
《国色天香》之1 76cm×58cm 2000年
水墨、丙烯 绢本设色
《国色天香》之2 76cm×58cm 2000年
水墨、丙烯 绢本设色
《国色天香》之3 76cm×58cm 2000年
水墨、丙烯 绢本设色
《国色天香》之4 114cm×86cm 2003年
水墨、丙烯 绢本设色
《国色天香》之5 114cm×86cm 2003年
水墨、丙烯 绢本设色
《国色天香》之6 114cm×86cm 2003年
水墨、丙烯 绢本设色
《国色天香》之7 114cm×86cm 2003年
水墨、丙烯 绢本设色
《深宫花寂怨》 184cm×200cm
绢本设色 1994年
“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
《远方的祈祷》 200cm×200cm
绢本设色 2004年
“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铜奖)
《和田的花头巾》 240cm×170cm
金潛卡设色 2014年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
《和谐·共生》 240cm×197cm
金潛卡设色 2019年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
“文图”均可放大阅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