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友 · 予觉学社隋牟
【 引 子 】
20年前,我从后海搬到东五环平房村时,相遇了画家隋宝森(山东人),就是现在的隋牟,这名字也是那个时间开始启用的。没多久,他与几位画家一起就去了湖南湘西写生,不久,恰逢遇到2003年的非典疫情,没法回京,待在凤凰很长时间,反而因这次疫情滞留在那里,每天给当地的苗族人画画,或者看山景,惭惭就喜欢上了湘西这个地方,这里走出过熊希龄、陈师曾、沈从文、黄永玉等大人物,这个地方带给他非常多的美好印象,那里的人情世故,山水风景,既陌生又纯净,是个画画的好地方,只是那时候画人物,一次不成画两次三次,形与色的强化,既强化了画的意味,又解决了造型能力,还体会了情感在画上的作用,略了觉悟。回京后,我们相处就非常融洽,格外的好,因为我来自湘西。他说,他喜欢那里的人,朴实、热情、单纯,没有都市里的浮华和算计,这种久违了的人性与价值,他觉得如诗一样的美,梦一般的好。当年交往的记忆,如今许多事情也未必全都记忆清楚,但, 一同旅居在北京的画家,平房村里有不少,多数在北京画院进修,两年后我又搬往了海淀、朝阳、昌平等地,那时的道友们也各自发展在不同的地方,有些自己的领域,非常有了建树,如今有联系的包括隋牟,还有易峰、高立峰、史树娥,这20年过得很快。
最近一回,我与他在一场直播中相遇,谈及有关“书画同源”的话题,发现,我们之间诸多关于艺术,关于人生乃至关于古今,有许多认知重叠的地方,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他身边的许多朋友,我也有所交往,这几年,交往的默契,令人有感念。
他现在所住的予觉学社,在宋庄国画院内,这里的空间非常宏阔,大门入口直接是展厅,估计有四百平米空间,平日里布置一些从日本回流的书画作品,属南画系列,相当于中国的文人画流派,主要受南宋时期画僧牧溪的影响,以简、淡、虚、妙为宗旨,水墨纯粹,流传至今,在日本历史上也出现过如祗园南海、柳泽淇园、逸然性融、隐元隆琦、铁舟德济、雪窗普明、池大雅、桑山玉洲、与谢芜村、田能村竹田、伊藤若冲、高芙蓉、富冈铁斋等。如今,日本国自明治维新以来,逐渐脱亚入欧,西洋文化占主导,近几十年来这股风气更甚,故此,许多有汉字印迹的文物反流回中国,唐宋的文化对我们当代人自然都显得那么亲切,好古之人,先觉起来,也是复兴民族文化的先导者。展厅西边是予觉学社,中间是走廊和两侧是两处露天空间,成回字型建筑格局,展厅北墙旁置有一处茶亭,夏天接待用茶用食的好地,享受天然空调。时值夏日,杏树上的果,既当了茶食,很应景。茶亭东侧是室内茶室陈设古雅、清静、悠然,主要的区间置有一墙柜子和茶台,柜子从地到顶,估计有三米六高,十几米长,柜子的陳设丰满,置有茶叶、书籍,各种壶、茶杯、古玩、太湖石。对面是一木榻,榻间有围棋,旁有紫砂梅瓶,插一根枯枝,显得颇有古意。另一区间主要是佛造像供台,八尊不同材料的佛像,庄严肃静,墙上是隋牟的草书作品,右侧是两件老木博古柜,有一些日本回流的古玩字画和茶器,柜檐上段,掛着日本艺术家富冈铁斋《養真》作品,离当下已有百年以上时间了,而对面是麻布为衬的案台,一件青花瓷板画,加之林壁石,处处可欣赏,靠窗边是一组明式圈椅和方桌,仿古件,常能感知此处可以分享藏品的地方,而窗外的一组楼层,是画室和起居空间。平常没有客人日,若大的院子也就四五位在此生活,修行,可以想象,这里的每一个空间,不论是用与无用,皆是一处可以滋养心境的好地方。
6月14日下午,我如约而至,他说,他刚运动下来,每天这个时间,都是在做运动,身体要紧,不然很多事情做不下去,我们这个年龄刚好在一个甲子的前期,养生和养心,颇为重要。他说,每天下午3点,是运动时间,需要交流和见面都放在下午4点以后,这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他上午要做日课,要完成自己的一些安排,近期主要是在书法上尤其草书上,乐此不疲,着了迷,日子过得很充实,也很有精神力量,很舒服。他告诉我,入住于此已很多年,安心做他的艺术,书、画、印、琴、禅、茶、鉴定诸方面的,看得出,有成效,养出了一股清静之气。如今的他,书法也好,画画也好,笔法的散淡,长锋羊亳在纸上的行迹,千变万化,显示气韵生动,归及六法之功,自在中有理法,形式里颇感幽默与夸张,笔墨间气格松脱,很具禅意,正所谓“画如其人,字如其人。”这样的选择,并非一开始就如此表现,是经历过漫长的推演和选择。包括,为此努力的所有画家们,也都是他们自己人生轨迹不可缺少的某种集合,不断的在这一条路上,走向光明,修行与内在的品格形成是需要漫长时光,也并非都会一帆风顺,其中的苦楚与艰辛也只有自己知晓,这样的执着,也让隋牟在艺术信念上和精神上做到了充盈。我感觉,书画之道,恰如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大精神主脉,护佑着千百年来以汉字文化为道统的每一个士人和艺术家,在不同时代,显示出不同的光芒,并留下不朽名作和经典,以此激励着当代以及未来,后学之辈。隋牟如同一位艺术前行的殉道者,一直有方向,一直默默走来,有着良好的天性和意趣,具有个人风貌与艺术语言,显然,这种选择是正确的。
隋牟20多年前,从青岛老家来京闯荡,成为时代的北漂,那时青春年少,有激情,有梦想,对艺术的前景也没有太多的把握,但命运有幸,机遇的来临便是性格决定了命运,所得到的回馈一定意外。当年入学北京画院之后,入了著名画家石齐先生门下,之后,又有缘相识中央美术学院名师卢沉先生,这种机缘可不是一般的机缘。在与严师交会之际,他们的一句话,一个观念,一种思考,都会受益一生,这也注定了不一般,隋牟的另一个名字叫一舨,这一舨和那一般不一定相同,但谦虚的,那虚怀若谷的心境,依然可以通过名字来判断。当然,这些由此生长出来的艺术作品和思想观念,经历了时间的打磨,越来越显得纯粹、简括、大象。人生一世有感于苦短,能遇到有缘人,遇到名师,知晓前行的路灯在哪?自然是一种幸运,更像是一种修行人的福报。
隋牟的书画作品里,颇有禅意,有清静之感,有玩味之心,有雅趣品味,这内外的关联,或许是他对历代书画名家的潜心研究,尤其对僧侣的禅画与书法颇有领悟。禅,是中国文化历史中一朵绚烂的莲花,是一种逃离现实注入精神的风姿。恰如周敦颐先生《爱莲说》中所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气格,对于艺术气格的一种选择,是挑战难度。所谓“清静之心,是自然偶然所生成,并非矫情,不可伪装。”我们纵观历史当中,可以搜索到诗人王维,苏东坡以及画家赵孟頫、牧溪、梁楷、文征明、陈淳、徐渭、董其昌、四僧、担当、金农、弘一法师等,他们是中国传统人文脉络上的明珠,他们共同的能量,就是修禅,在虚空的精神里赢得了自我,寻得超我,寻得了另一个世界。这也是中国人文境界里的主体脉络,由此可观,选择修行,自然是我心自在为本,禅与当下,禅与自我,禅与未来给予的思考和引导。理解隋牟的艺术,无论是形式还是气格,以及笔墨的内涵,都因为他个人的心性与修为,达到了某种境界而显得突出。
与隋牟交往,见他多不善言语,感觉上,却有很好的默契,主体的价值和立场是一致的,不论文化认知,还是人生的感悟,还是精神的价值,我想,有非常多的一致的地方,一则是生命本来的意义何在?一则是艺术对人的价值?一则是心灵如何安放?这都是每一个人生命认知的个人投射。之前,他一直从事书画艺术人才的培养,且有许多自己体悟出来的门径,但终归还是有所失望,自己能做到,未必学生们能做到,比如,学画先学字,学字先净心,专注每一件小事,时间一长,多有收益,一步一趋,方得智慧。但,当代的青年人,难有恒永,花样繁多,难能精进,其原因,在于当下社会风气不良,一切为了成功,“成功学”的价值观,影响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大量的企业人事变了救世主,一些曾经的文化经典,人文专家,形而上的内容被隔置,书店里没有好书卖,编辑的审美堪忧,电视剧的历史现扬被颠覆,穿越成了娱乐之本,艺术,文化以及学术没有权威,文化堪忧,精神堪忧,审美也更不合适宜。当然,当时代的大潮来临,我们隐退是必然的,我们既然选择了艺术,选择了书画,选择了碑与帖,选择了形与色,这都是我们的缘分,也是一种自我的审美观的表达。那书法里的隋牟和隋牟的书法,应该可以认定为两个层面,我理解,如今他在草法上的探索,主体是以草书为主,无论,古贤里的张旭、怀素,以及文征明、祝允明、徐渭、傅山、王铎,包括近代的林散之,都是历代艺术文脉里的高手,也都是以笔法而名扬天下,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隋牟认为,他自己有点贪,贪在草书,贪在人物、山水、花鸟,贪在完美上。而这里将专注与广博同在,是为自己挖了口深井,提高很有难度,但,在他许多书法作品里,草的意味与理法之间正在交融,那种把情绪,空间,使转,节奏,浓淡,变化多端都融在毛笔书写时的状态,是由心而出,由笔成相,放浪形骸,一挥儿就,写得纯粹,写得有姿态,这既是一种自信,也显得颇具前卫。
隋牟的艺术是综合的,又是独树一帜,源于性格,更源于他对自由的追求。得自在时,方能松脱,散淡,不被眼前利益所惑,立足长远,取法乎上,达到的是一种较高的境界。
当晚聚餐的友人唐书安和陶良宝夫妇、宽门、隋牟,以及三位做音乐的朋友,好酒好菜,美好由上心头。吃了晚餐后,看到院子里的竹子初生的感觉,翠绿新鲜,印在墙面上宛如一幅《竹石图》,这种氛围和景色,正暗合了我对老友隋牟的认知。或许这里的文字也只能算抽出了他的某一个瞬间片段,一个层次或是一种个人观察。他的内容不仅仅这些,是繁复的,是陌生的,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不可预计艺术家,相信他会越来越好。
南无阿弥陀佛。
2022年6月19日
子游于北塘
· 作品欣赏·
《礼佛路上》 34x34cm 2023
《南山寺所见》 34x34cm 2023
《日落而息》 34x34cm 2019
《塬上耕种》 34x34cm 2019
《窑洞人家》 34x34cm 2019
《陕北人家》 68x34cm 2019
《洼里人家》 68x34cm 2019
《一舨清涧写生》 68X34cm 2019
《唱大戏》 68X34cm 2023
《技不如人》 68X34cm 2023
《一决高下》68x34cm 2023
《英雄本色》 68x23cm 2023
春游湖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86x17cm 2021)
葉葉枝枝垂雨露,須彌藏在针锋裹。
(68X17cm 2022)
《收拾旧山河》 68x8cm 2023
《闻经图》 34x34cm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