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美术资讯 >> 文章内容

黑马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王德仲绘画

[日期:2024-06-18 17:06]   来源:  作者:王建飞   阅读:4386



西湖飞鱼

150x180cm

布面丙烯

2018

王德仲表现性绘画的"不可见之见"

文/岛 子

德仲的绘画创作已潜沉磨砺十几个春秋,自2004年大学毕业至今,他始终守在京郊家园画画,其状态几近闭关,如果不经细察,很难看出他是北京人。然而,像后来进驻上苑许多艺术家那样,他把写生与创作紧密联结在一起,对于世道和自然,既保持疏离的心理空间,又秉有冷静的观察与表现的激情。艺术家的主体性生成的条件尽管不尽相同,但生命经验的深入整合、亲近大自然并感悟超验的启示,总是必要的赅备,且要持之以恒。

经由一番试错,德仲绘画的实验性突破始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写生,一种原始、粗旷、厚重的地老天荒的地貌,一种渴望生机的生存经验,令其几度重返,高原行脚敞开了他新的视域,打开了他的画面结构、色彩,大处着眼,则是天地人伦的伟大气象。他善于用粗重的线条勾勒大幅度的景象,用细密的短线、折线、曲线穿插、勾连空间,重构那些高低远近的梁峁、沟壑、窑洞与村落。在其炭笔水粉作品中,线条笔法的自如发挥,甚为优沃、突出。

白房子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8

彩色窑洞

50x60cm

布面丙烯

2013

残墙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8

草木风景

50x60cm

布面丙烯

2013

尘缘

150x180cm

布面丙烯

2018

在他的布面油画写生创作中,具有魔力的线条引导着未知之域,极大地解除了客观再现的辖域,线条与涂绘二者汇聚着激情饱满的张力,诸如《麻黄梁风景》、《佳县窑洞》、《秋天的榆林郊区》等,他变换俯仰视角进行构图,直接使用原色涂绘,往往在叠加、推拉、变焦的视域中,入乎其内,超乎其外,主客观、情与景相互照应、回环、契合,达到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的意趣与境界。

麻黄梁风景 1

80X100cm

布面油画

2010

麻黄梁风景2

80X100cm

布面油画

2010

佳县窑洞

80X100cm

布面油画

2010

秋天的榆林郊区

80X100cm

布面油画

2010

通过这些主体性经验的获得,其绘画观念和技法得以丰富,当他再度切近身边的生活,一系列京郊题材的大幅油画以脱胎换骨的新面貌问世了。他为风景的抒情性赋予了一种变幻不安的表现性冲突感,犹如滚石音乐。

画家的院子南面

180X150cm

布面油画

2010

画家的院子北面

180X150cm

布面油画

2010

砖墙窑洞

28X35.5cm

纸本水粉

2012

开敞的院子

28X41cm

纸本水彩

2011

德仲的绘画所显示的成熟,在2010年至2012年的大幅油画中,最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这期间,他笔下的人物出现在《抱肩的女孩》、《松树女孩》,这两幅油画结合了其风景画的个性特征,前者的女孩置于画面中心,抱肩而立,暗灰色调映现出皱褶交叠的白色上衣,表情拘谨而笃定;后者姿态松快而自信, 弧线耸起的肩头如同翅膀,隐隐流露着青年人不羁的理想,与其轻盈欲飞的双腿相得益彰。相应地,色彩也明快、烂漫起来,松枝从画面的左上角悠然摇曳、伸展而出,跳跃的深绿随之来到画面右面,传递出一种向上的、怡情的心境。

再如2011年的《马》,是一幅200x300cm的大幅油画,一匹黑马矗立在中央,马的前后是黝黑的密集的树丛。离奇的是,马的上方散布着一团团不详的黑色的团块、下方则是具有旋转感的红色、黄色及灰色团块,隐约有道路或流水穿过林地,马的意向和周遭环境都带有不确定性,令人联想到布罗茨基的诗句:"黑马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或许,这种不确定性,正是表现性绘画语言的魅力所在。它切断了叙事的横向语义链条,使之转入纵向的任意的言语秩序,为观看之凝神留下余地。

抱肩女孩

180x150cm

布面油画

2010

松树女孩

180x150cm

布面油画

2010

200x300cm

布面丙烯

2011

丑角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8

村落草木

50x60cm

布面丙烯

2013

打碎的乡村风景

150x180cm

布面丙烯

2018

二畜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8

樊家窑

75x130cm

布面油画

2016

德仲的《夜市》、《集市行走》,把自己以往的的油画创作引向一个"不可见"的世界,它不是那种非现实的纯虚拟,亦非超验的鬼神阴冥之境。画家仍然立足于观察、来自于生活的深度体验,来自于对存在的审美天真与惊奇,从而给出了观看经验的陌生感和奇幻感。令我们看到"不可见之见":在夜市的表象之下,物的集合、人的流动、人们的匆匆交易,构成了利与利的算计、暗喜以及争执,因而表征着人世的欲望纷呈之地。在黑色背景下,物质或商品被抽象为密集的直线、斜线、方格和长条,物的性质被消解了,物的公开性得以幽暗意识的过滤、简化乃至淳化,又旋即在时间之流中消匿。

2017年暑期,我在德仲的工作室大量的画作中,蓦然看到这一"不可见之见"的实验趋向,他自己谦称之为"黑画",其中有"野地里烧土豆吃的人们",令人想起梵高《吃土豆的人》,但这仅是题材方面的联系,而德仲早已经积蓄了自己的精神食粮。在此,我看到一种不可遏制的潜能与深意,在这一实验趋向中,画家力图表现某种散漫、混沌、无意识、野性的生命力量,某种在鄙俗的"小时代"挤压下正在退缩的抵抗力量。可以肯定,他的识见、累积和不断出发,更加贯通地气,更富于精神性能量,也更契合于大地的悲鸣,所谓"黑画"之黑,或许更趋近于哲学家所期许的"澄明无蔽之境""。

2017年秋,识于上苑

夜市

200x300cm

布面丙烯

2011

集市行走

200x300cm

布面丙烯

2011

野地里烧土豆吃的人们

100x200cm

布面油画

2017

佛光行

100x200cm

布面丙烯

2018

佛光院落

2018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8

拐角

50x60cm

布面丙烯

2013

广义桥头

75x130cm

布面油画

2016

黑牛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8

黑犬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8

黑三角风景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8

黑树

50x60cm

布面丙烯

2011

黄山

150x180cm

布面丙烯

2018

建筑工人

150x180cm

布面丙烯

2018

开屏

150x180cm

布面丙烯

2018

看戏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8

旷野麻黄梁

50x60cm

布面丙烯

2011

楼梯院落

150x180cm

布面丙烯

2018

片山

50x60cm

布面丙烯

2013

三棵树

50x60cm

布面丙烯

2013

收拾院子

100x200cm

布面油画

2017

碎风景

2018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8

桃心云风景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8

统万城

60x50cm

布面丙烯

2011

统万城残景

50x60cm

布面丙烯

2011

统万城残景2

50x60cm

布面丙烯

2011

统万城残景3

50x60cm

布面丙烯

2011

统万城日暮

50x60cm

布面丙烯

2011

喜鹊

160x130cm

布面油画

2016

威坪堡

75x130cm

布面油画

2016

温暖的院落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8

舞龙

100x200cm

布面丙烯

2018

西北

50x60cm

布面丙烯

2013

新云石堡

75x130cm

布面油画

2016

窑洞外的风景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8

远眺

50x60cm

布面丙烯

2013

花是主人

四尺整张

宣纸水粉

2022

三朵云

四尺整张

宣纸水粉

2022

艺术家的晚餐

100x200cm

布面丙烯

2019

剪纸风景

80x100cm

布面丙烯

2013

40x60cm

布面丙烯

2019

黑桃K的故乡

50x70cm

纸本水粉

2018

多年后的聚会

100x200cm

布面丙烯

2019

两个房子

50x70cm

纸本水粉

2019

鸟语花香

40x60cm

纸本水粉

2018

树下乘凉

30x40cm

纸本水粉

2019

在那森蒙克等待

200x300cm

布面丙烯

2019

几何风景

40x60cm

纸本水粉

2019

鹿

150x180cm

布面丙烯

2019

等待

四尺整张

宣纸水粉

2020

喜鹊

40x60cm

纸本水粉

2019

树丫风景

40x50cm

纸本水粉

2019

桃花人体

100x200cm

布面丙烯

2019

贵妇

40x60cm

纸本水粉

2021

树下醒酒

40x60cm

纸本水粉

2019

脸庞村庄

40x60cm

纸本水粉

2019

王德仲

现生活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