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美术资讯 >> 文章内容

“山山而川——梁建平新乡土水墨艺术展” 在杭州公望美术馆开幕

[日期:2023-04-25 19:20]   来源:  作者:王建飞   阅读:18089

4月19日,由荣宝斋画院、杭州市富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唐辉、尚辉、吴洪亮、于洋担任学术总监,王朝营策展的“山山而川——梁建平新乡土水墨艺术展”在公望美术馆开幕。

中共杭州市富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鹏,荣宝斋画院院长、荣宝斋副总经理唐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尚辉,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鹏,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坚,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孔令伟,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省美协副主席骆献跃,策展人王朝营等嘉宾出席开幕式。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杨大伟主持开幕式,并代为宣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为本次展览发来的贺信。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杨大伟主持展览开幕式并宣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致辞

富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鹏致欢迎辞

北京树美术馆馆长张航致辞

荣宝斋集团副总经理、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致辞

荣宝斋画院教授、展览艺术家梁建平致答谢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

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现场,画家梁建平向公望美术馆捐赠作品《陕北老汉》《傍晚》,杭州市富阳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蒋良良接收作品并颁发《收藏证书》。

山山而川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博导/尚辉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乡土写实绘画,以再写实的艺术语言展现了中国广大农村的真实生活状态。这种真实描写极大地区别了政治符号化的人造农村景观,并从现实的反思中开启了乡土文化寻根热潮。文化寻根,对于一个觉醒了的民族而言至关重要。因为这种文化寻根,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对现实的反思性与批判性。

梁建平的艺术启蒙来自这次文化寻根热潮。发掘黄河文化,表现苍天厚土,成为他立志水墨变革的思想基础。20世纪90年代初,他曾徒步沿黄河两岸进行写生考察,这一过程让他刻骨铭心。通过写生触摸的乡土,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当时农村的生活现状,也更深刻地感悟了黄河之滨广袤的土地、古老的民俗,以及生生不息的炎黄子民所深蕴的黄土文化精神。他的艺术创作由此也从现实描绘转向对黄河文化意象与生命精神的发掘,并改变了水墨人物形象的写实再现与传统山水画的精致秀雅。

“厚土”与“苍生”是他黄河文化寻根水墨创作的两大主题。与长安画派那种描写性的黄土高原不同,他更多借鉴了西方表现主义的思想观念,尤其是法国卢奥那种粗黑而具有宗教色彩的表现语言。或者说,他的厚土系列大多以黄土高原为画面基底,隐显或填充到那些千年沟壑的,是炎黄子民厚实的躯体、沧桑的面孔、粗壮的大手。他发掘的黄土高原意象更具有生命崇拜的意味。因为黄土文化的积淀来自于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繁衍,是耕种、嫁娶、生育这些人类学的本质,才真正使那些土地变得温热而厚实。这也是梁建平不断以身躯、面孔和大手去演化那些黄土地的缘由。而“苍生”则多以焦浓之墨绘写,折皱的面孔、堆叠的形体、婚丧的喜闹,让人们依稀感受到了死生、贫富、贵贱才是那些苍生的日常,更是黄河文化永恒的主题。

梁建平的水墨虽借现代主义的表现性、象征性,甚至超现实性,但他的绘画语言却极力去现代或后现代的图像意识,而是强化手感绘画创造形象的拙朴与醇厚。与那些机械或电子图像的瞬间、轻飘、浮滑等审美感受相反,他的水墨总富有一种厚朴的质地,画面仿佛可以触摸出粗糙的肌理。这些画于宣纸上的作品,虽仍然体现了水墨画的洇晕,却也因运笔的重拙与墨彩的积叠而形成黄土那样的历史层迭感。在“厚土”系列,他探索了笔墨与积彩制造出的斑驳、粗砺、稚拙和浑朴;在“苍生”系列,他以焦墨的浓焦创造了黄土与人体相互咬合的意象表现方式,将焦墨枯硬的表现性与“苍生”意涵的丰约性结合一体,从而使作品具有直抵心灵的震撼力。

山山而川,早已远离了文人的山水之境。这些作品感染我们的已不是传统文人画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是后现代文明之中一种罕有的人文反思。作品对黄土的歌颂,对黄河的挚爱,都深沉地表达了生命对于土地、对于文明那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作品所流露出的坚凝、苦涩、深厚,也更加激发了人们对后人类时代有关生息与存在的担忧。

2022年11月24日于

北京22院街艺术区

研讨会由尚辉主持

开幕式后,“山山而川——梁建平新乡土水墨艺术展”研讨会在公望美术 馆召开。唐辉、于洋、张鹏、张坚、孔令伟、杨大伟、骆献跃、李大震、李森祥及画家梁建平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尚辉主持。与会专家围绕新乡土水墨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由《中国美术报》视频号进行全程线上直播,助力观众近距离体会梁建平“山山而川”的艺术世界,为线上观众带来直观的观展体验,首播当天累计观看量近1.5 万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7日。

展览现场

魂灵之塑:梁建平的笔墨视象

文/范迪安

梁建平的展览《山山而川》构筑了一种蓬勃的生命景象,展出的作品如同从黄河急流中掬起的泥浪,也如在陕北高原犁翻起的黄土大块,充满了大河和大地的原生气息与生命强力。这是他多年来坚持驻足黄河、潜心耕耘的成果,也是他守住精神家园、追求纯粹的印记。

对梁建平来说,黄河文化是他艺术创作的“根”与“魂”。黄河、黄土高原、黄河人不仅是他艺术描绘的对象、艺术创作的素材和艺术风貌的根基,更是给予他源源不断的灵感,滋养和激发了他在水墨艺术上的探索创新。梁建平早年学习油画,后又在中央美术学院研修民间美术,最终立身于水墨艺术的探索,这就使得他艺术的基础与修养具有一种复合性与包容性的特质,其中既有对传统水墨的理路延承与取用、又吸纳了民间艺术的淳朴生动,还汲取了油画艺术的表现性与直接性。他的厚土系列、苍生系列等作品,将质朴的陕北农民与浑厚的黄土高原景观交叠复合在一起,在对人物的描绘中融入对大地、对自然、对生命内在精神的理解,呈现出一种朴素的“大美”,传达出 “万物与人为一”的精神境界。

梁建平选择了黄河与黄土高原,他的身心也就受到黄河生活与生态的滋养。他的作品总是带着淳朴的乡土气息,展现朴素敦厚的人物,表现真与善、自然与生命的精神力量。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他多次踏访黄河村落,购置窑洞安家于黄河之畔,潜心观察体悟黄河人的生活与劳作。他坚定而执着地抒发自己对黄土高原的热爱,在画作上表达真情实感,追求语言的自然与本真。在他的笔下,劳作的农民、船工、母亲交叠于层层的笔线和色彩叙事中,线条的皴擦如斑剥苍茫的山脊,形体的构成如团块浑沌的山体,墨与色的交织更是如黄河之水调出的色调,既在整体上画出黄土地的意象,也画出他深远的生命哲思。

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语言是每位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其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正是凭借长期沉潜的探索,梁建平的水墨语言展现了在当代语境中的转换与创新,在把握传统笔墨韵味的基础上,以具象与抽象交融的现代绘画形式构筑起他独具特色的个人水墨风格,这种极富视觉吸引力和表现力的复合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笔墨语言的交融复合。远看梁建平的作品,混沌大气,苍茫醇厚;近观则丰润斑斓、灵动闪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象差别,是由其笔墨语言的复合性决定的。在笔线的处理上,他多用侧锋,笔触动静结合,疏密有致,柔中有刚。在色域的把控上,他以大地色系为主,在土黄、赭石、熟褐、土红和墨黑的调和中层层渲染,虚实相间,干湿交错。他仿佛在画面上奏响着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交织的视觉交响乐,以丰富的视觉肌理与层次完成了鸣奏和音,笔墨与物象高度契合,构筑成氤氲化醇的氛境。

二是人物与景观的形象复合。黄河老农是梁建平艺术中最鲜明的主题,他持续在这一题材上探索,《厚土·夕阳》《厚土·盼归》《厚土·脊梁》《苍生系列·运》《苍生系列·沌》等都是这一题材的代表性作品。以《厚土·脊梁》为例,他将多个不同姿态的农民形象组合在一起,作为画面的支撑结构,在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基础上对人物群像进行了抽象性表达。人与人彼此相接相连,犹如连绵不断的山川,与此同时,人与山川二者的叠映强化了整体意象。人与山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象的人物形态中暗含抽象的线性律动,使芸芸众生与地老天荒的意象融合起来,这种具有现代艺术构成观念的复合式创作手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应物象形”这种传统观物、及物和造物方式的新理解,更为当代水墨语言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指向。

三是物象与精神的复合。梁建平有一种骨子里的坚定和淡然、朴实和淳厚,这与他画面所传达的精神气质是一致的。多年来,他不迎合市场趣味,始终保持纯真朴素的艺术追求,怀着真切的情感走近乡土、体验生活,坚持用水墨语言表现黄河人的原生状态,表达千古黄河培育起来的质朴精神。《厚土·春耕》里的老农,眼神淡然,微笑着望向远方,似乎在诉说着对“生于土、归于土”的生命理解;焦墨作品《厚土·农忙》中的耕牛,以望向观者的眼神,实现了与人的精神交流。无论是大幅巨构还是遣兴小品,他的创作动机总是在于表现自己体验生命的精神世界。

在梁建平的笔下,生生不息的黄河与黄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都成为生命的咏叹,他的笔墨所要塑造的,正是这种具有永恒意义的魂灵。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梁建平,中国·宋庄·茗墨塘艺术馆馆长,荣宝斋画院教授,宋庄新联会副会长。2015 年创办国内第一个窑洞美术馆一一耕居美术馆。1962年出生于河北邢台,1981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后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研班。1991-1992年徒步黄河,全程考察黄河文化。2004 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自渡与普渡》水墨作品大展,2018 年在树美术馆举办《乐土·乐土》水墨作品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收藏。出版个人作品专辑多部。《人民日报》《中国美术报》等主流媒体和艺术杂志予以专题报道、刊载。

《厚土系列·垠》120×150cm 2000年

《厚土系列·祷》180×150cm 2000年

《厚土系列·乳》180×150cm 2000年

梁建平 苍生系列·极 150cm×150cm 2003年

梁建平 苍生系列·灿 150cm×150cm 2003年

梁建平 苍生系列·舟 160cm×150cm 2004年

梁建平 苍生系列·闼 150cm×150cm 2003年

梁建平 厚土系列·守望 180cm×150cm 2001年

梁建平 厚土系列·正午 180cm×150cm 2016年

《守望之三十二》180×97cm 2015年

《守望之三十五》180×97cm 2015年

《守望系列之三十六》97×95cm 2010年

《守望之七十八》180×97cm 2015年

《戏曲人物》(焦墨)68×136cm 2005年

《浮生系列·呼》145×145cm 2002年

《焦墨牛之三》96×96cm 2015年

《焦墨牛之五》96×96cm 2015年

《焦墨牛之十》70×130cm 2015年

《统万城之十二》96×97cm 2015年

《统万城之十六》97×70cm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