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 言 ·
幽怀清襟,墨圃耕心。
桃源深处,山水知音。
这是在看到圃生发来的图时,我随手写下的四句,可以说是诗,也可以说是四句话。
还是冬天,圃生和张伟来到家中,聊了一会儿闲话,张伟就以策展人的身份,说在圃生的新空间,
等春天的桃花开得漫山遍野的时候,和我一起办一个展览——这是圃生新空间的第一个画展。
刘 墨
文艺学博士
历史学博士后
现为独立学者 自由艺术家
我连忙答应,因为圃生的空间意识极好,他的画无论题材无论装裱,更是适合他的空间;
相反,我倒是要调整一下我的画风,才有可能和他的空间协调起来。
一个类似于美术馆的展出空间,不管大小,必是一个实体空间、物质空间、质感空间;
画也不管大小,则是一个“虚拟空间”,
是作者在绘画材料上创造出来的幻觉空间、理想空间和自由空间。
把画挂在墙上,是实和虚的对比;
把两个不同作者的画挂在一起,是虚和虚的对比。
圃生的画是明快的,一角庭院,有花有竹,屋中虽不见有人,
但书卷、桌案以及陈设,却分明有人;
我的画,因喜欢东想西想,从无定形,或意在于明清,或心驰于山林,
随笔点染,以悦己心。一个画展过后,又不知道会偏向于哪种风格。
这几天正巧我重新研究八大山人,看到八大山人这样一段极为优美的画跋:
静几明窗,焚香掩卷,每当会心处,欣然独笑,客来相与,脱去形迹,烹苦茗,赏文章。
久之,霞光零乱,月在高梧,而客在前溪,呼童闭户,收蒲团,坐片时,更觉悠然神远。
如果我不事先说这是八大山人的文字,
读者大概会认为这一定是出于生活在一个极平静时代的艺术家之手,生活安定而富足;
他也让我想起苏东坡在贬谪黄州后写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简洁、轻松、明快、满足。
人生当然不是这样,但画何尝不可以那样呢?
我在写完《天地一沙鸥——八大山人的心灵与艺术》这部书稿后,
也写了一个后记,不妨顺便将最后一段移于此处:
虽然八大山人离我们已经有三百多年,而我们也终将年华老去,
虽然我们已经无法回到八大山人那个时代,更不用说回到自己的年轻时代,
当夜阑人静,一个人或几个朋友静静地翻开八大山人的画册时,
你似乎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渐渐地看到八大山人“这个人”,
他满脸泪痕而又得意洋洋,他洞明世事而又烂漫天真,
仿佛听到他无声的叹息,或喑哑的笑声,
我们沉浸在现代社会中久已麻木的感情会再次被他感动,因而唤醒,
于是,我们都应该感谢八大山人,中国画也因为有了八大山人,
抒了我们的情,勾勒了我们的梦,他使我们不相信,
世界除了现实之外,别无境界。
国画对中国人的意义,大抵是这样的吧?
而我们所以还能沉浸于艺术之中,大抵也是因为如此。
2022年3月13日星期日灯下
刘 墨
· 圃生自述 ·
这次和刘墨老师的展览起意于年前我的工作室简装完成后的暖房小聚,
当时正值寒冬,温度极低,空间没有安装供暖设备,不适合做展。
因此和刘老师约好来年春暖花开时节一起办个小展。
作为工作室落成的首展。在这特别感谢远山影像的策划和刘墨老师的支持。
工作室坐落在位置极偏僻的北郊小山村,后面就是绵延的群山,
每到这个时候,漫山遍野的山桃花恣意绽放,壮观极了。
欢迎朋友们周末来看展赏花。
圃 生
80后人气画家
曾任《水墨味》杂志副主编
刘墨 部分展览作品
青云引碧流
澄怀静虑 烟云供养
岂不怀旧庐 临流一相望
相对无言说 春云护石床
一从方外游 频觉尘心变
江山千万里 回首但长歌
圃生 部分展览作品
《 山水知音 》
刘墨 圃生山水小品联展
开幕
2022年3月26日下午2点
2022.3.26~4.3 (am10点~pm6点)
艺术家分享
3月26日下午3点~5点
3月27日下午3点~5点
地点
圃生空间
地址
北京昌平区兴寿镇秦屯村213号
(导航:北京昌平区铄柠印刷厂)
策展
远山影像
疫情期间 做好防护
Photo by 远山影像
不仅仅是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