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美术资讯 >> 文章内容

“梦境—回归金石” ——林曼个人作品展

[日期:2021-04-25 15:26]   来源:  作者:王建飞   阅读:40401

【 梦 境 · 寻金思石 】

林 曼 作品展 

Dream World · Looking For Metal and Thinking Of Stone

linMan's exhibition

2021年4月24日——26日

Time:April 24 -26.2021

开幕式:4月24日 14:00

Opening ceremony: April 24.14.p.m 

北京798艺术区酒仙桥2号 凤凰含章艺术中心

Address:Beijing Phoenix Hanzhang Art Center.No.2 Jiuxianqiao.798 Art Zone

2021年4月24日下午2时 由北京2102艺术空间中心、北京凤凰含章艺术空间主办,山东枣庄市明佑金石传拓馆协办,独立策展人张玮策划的《 梦境·寻金思石》林曼个人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该展览呈现出青年艺术家林曼30多件新作,作品有绘画、雕刻、装置、拓印体验,特邀青年新锐艺术家唐果现场即兴舞蹈等,这是一个探索自我与“梦回金石”生命表达的展览。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798晗美术馆执行馆长马德田、策展人张淼,艺术家范明正、张兆宏、颜一、徐志广、姚峰、魏语、高勇、武倩茹、胡玫、王灿、汪辉、杨威、马丽丽、宏昊(策展人助理)等。

Part(一)走廊 區域:

嘉宾在场艺术家:张兆宏马德田等


Part( 二 ) 夜 景 室 内: 

拓 印 体 验

 “金 石 拓 片”


青年艺术家 唐果 即兴舞蹈表演:

前 言:

我做过一个梦,梦里的场景是在一个漆黑漆黑的夜里,地面上若隐若现出现了几个微弱的小光点,这些能发光的小光点不停的在闪烁,并且像变色龙一样不断地调换着自己的色温;一会儿有几个小光点开始变形,向彼此移动了过去,光和影在对方身上碰撞了一下,瞬间就消失了。远处的光点却越来越亮,其中 7个半能发出声的光点,变成光束,彼此粘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发光圆柱体,整个圆柱很耀眼,远处的小光点都不见了...

醒了,迷迷糊糊又睡着了。一个梦出现了,自己变成了建筑空间,一个房间里还是漆黑一片,墙面上出现几个光圈,它们像精灵,一个接一个的从墙上溜了下来,在房间内走了几圈,又都无序的静止在地上,光圈变成了透明的能发光的鸟类、动物形状的铜器,还有几个石头蜡烛的小火苗在不停的舞蹈。

这是林曼的梦。梦里出现了很神奇的场景,景与景之间是无厘头式的逻辑与想象。弗洛依德说过:“梦”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它是完全有意义的精神现象。

中国人对于“梦”的意义、梦境的描绘,最具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的经典之梦,当属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据据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之周与?”原文之美,早已脍炙人口。庄周与蝴蝶谁是梦中者,在今日和未来也许永远不会有结果,而这个梦境所启示出来的,个体对生命存在意义,对自由、理想的追问,会触动所有的人,意义可谓深远。

现实中的林曼是浙江温州人,她从浓郁的经商环境中走出,本科考进了湖南师范大学就读油画专业;后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读研究生,2014年在研二阶段,她获得来意大利罗马艺术工作室实习三个月的机会。在这期间她和三位同学结伴,一起游学意、法、德、西班牙、荷兰、瑞士、奥地利等欧洲11个国家,看了蓬皮杜、东京宫、汉堡美术馆、高迪圣家族教堂、毕加索博物馆、梵高博物馆等近30个重要博物馆,现场看展与大师作品直接对话的状态,同学们如饥似渴。据她说,收获巨大,好像实地走了一遍世界艺术史。

经常到不同国家旅游,与多种异质文化接触,是最好的生活体验与学习方法。有了国际视野和国外生活经历的参照,才能更完整的看中国,更深入的思考中国美术史。林曼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绘画作品中非线性思维研究》,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说的是人大脑中的左、右半脑具体功能。右半脑主导的是:发散思维、跳跃思维,反逻辑思维是人类想象力的重要源头之一,这触及到了创造力的原点问题。林曼研究生毕业后,在浙江一所职业学院工作了两年,2017年和家人一起来北京发展。

北漂的几年生活充满了未知数和不确定性,焦虑、不安、迷茫、消沉、振奋等情绪,所有北漂者都会有。林曼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生活的节奏和状态,尤其是2020年Covid-9全球大流行爆发时,外边的世界乱成一团。林曼在看书,她说自己很喜欢考古学,尤其对中国商代青铜器以及器物中的鸟、兽、动物雕塑颇感兴趣;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极其夸张的铜人、面具造型,释放出强大的气场,让她深为震撼,并充满疑惑,这种神秘的力量,让她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她要对自己所有的疑惑寻根问底。

林曼从网上购买了10多件仿商代青铜器具,供自己研究使用:晋侯鸟尊、羊樽、妇好鸮尊、三星堆飞鸟、三星人首鸟身像、三星堆全身站立像、三星堆大耳面具、爵杯、鼎、斛等。除了三星堆铜像外,其他器皿均是立体的容器,器具上面的动物浮雕与对称纹样很精致、生动,虽不是文物原件,仍然能看的出3000多年前先辈工匠的智慧和当时高超的铸造工艺水平足以让今天的同行汗颜。把铜件拿在手里触摸,360°旋转通体观看的感受,与仅看铜器图片,效果上相差甚远。比如:“鼎”的两个耳朵内则的动物造型动作,“爵杯”的手把内侧,藏着类似“文字”符号信息,书籍图片看不到这些细节。林曼一边研究,一边感叹,她思索如何把这些青铜器转换成装置作品,与历史对话,与古为鉴,致敬传统。她找到了一个方法,委托一家3D公司对铜器扫描打印,把材料转换成半透明的光敏树脂,并对“晋侯鸟尊”这个鸟的造型进行二次创作,回头鸟的方向,转向正视前方;她在容器里面放置多种彩光灯、蝴蝶灯,希望制造出能发光的鸟类、动物类器皿作品。创作让生活贴近了自己的内在诉求,同时发光体又能温暖和照亮自己。

在对青铜器追问的同时,林曼开始收集、整理青铜器上的经典纹样,并使用电脑软件给图案装饰色彩,利用不同颜色来区分动物纹样与装饰纹样,让动物造型更加单纯、直接有力,主题鲜明。圆形纹样被一层层冷暖色系的光圈包围,视觉上既有旋转的动感,又有球体逆光时的效果,最后她用油画布完成了这组《梦精灵》系列“油画”作品,“光与青铜器纹样”是作品的核心构成元素。

对中国“石文化”的思考,让林曼开始尝试体验玺印刻章,石材太硬,需要较强的手力,所以她选择了淡香味的方形蜡烛作为雕刻材料;蜡的特点是可塑性强,有柔软性和脆弱的特质;她找到私印格言录,石鼓文托本、篆书、白石老人的刻章风格进行临摹雕刻,阳刻比阴刻难度要大很多,相比较在裸石上刻字,在蜡上刻字要省力很多,但一样也要求眼神要好,笔划太细、刻章过程要会控制呼吸,一不小心就会把笔划刻断。长期刻章它能锻炼人的专注力。每完成一个蜡烛印章,内心都会多一点欣慰,雕刻过程就像不知不觉的自我修行。这组“蜡印章”林曼一共完成了11件。当蜡烛印章点着的时候,火苗被风轻轻摇动着,古文字的气息在光的闪烁下奇异、美幻,让人心醉。

对“金石文化”的兴趣与日俱增,林曼已经积累了30多件作品。艺术就是一个语言载体、它需要与他人分享与交流,所以就有了《梦境-寻金思石》---林曼个人作品展,这个展览是她第一次个展,对她而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梦”,人总要在自我选择正确路径的前提下,走出自己的第一步。只要你心中有光、自己就能发光,行走中再黑的黑夜也是你的白昼。

策展人:张玮

2021年4月19日

林曼

1990年生于中国温州

201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

2011年油画作品参加《回望中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综合美术作品展》

2012年参加第四届湖南省青年美展

2014年入选第三届全国壁画大展

2015年参加浙江省第六届青年美术作品展

2021年,作品入选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

2021年 《梦境—寻金思石》林曼个人作品展

张玮

策展人

1971年出生于中国山东

2001-200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读研究生

艺术活动节选:

2012年8月编导的团队表演项目《与蹴鞠有关—穿越中国5000年》受邀参加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2013年2月《与蹴鞠有关—穿越中国5000年》表演剧受邀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国际艺术节、新西兰奥克兰国际艺术节巡回演出

2013年6月在意大利策划“心.跳”—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同年8月.9月.10 月.11月分别在威尼斯策划了《不确定展》,《餐厅—柳青个展》,《四签名展》.《中国梦展》

2014年3月在中华世纪坛策划“心跳—北京”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国内巡回展)

 2019年6月策划深圳佳兆业金沙湾国际海滩雕塑节,同年在意大利策划“回归童年—第58届威尼斯威尼斯双年展/中国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