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6日,
“文津探源——刘墨诗书画展”
在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文津阁古美术馆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著名学者刘墨先生的诗书画艺术作品39幅。
展览将持续至8月12日。
文津探源——刘墨诗书画展自序
清代常熟有一著名藏书家和刻书家,叫张海鹏(1755-1816),他的前辈藏书家钱曾、毛晋的藏书散出后,又渐渐归到他那里。他藏书,也乐于借阅给读书人,更刻书,“读书益己,刻书益人。”在毛晋《津逮秘书》基础上,精挑细选,汇刻为《学津讨原》丛书——当文津阁古美术馆邀请我办展时,我就想到了这个名字,当然,“讨”字并不讨今人的喜,但受此启发,我将我的这个小展览取名为“文津探源”,灵感来源于此。
文津阁古美术馆的展厅是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馆内,若想在这里接一下文气,当然是京城里最好的地方。在与朋友的交谈中,我曾坦言:我既不是美术院校出身,更不从事美术工作,于技术于身份二者皆失去,则艺术对我,遂不得不努力沿此意味另求寄托。
文人之画,前人归为“逸品”——在规矩方圆之外,在刻画形色之外,然而却能在“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智慧中、在寥寥几笔当中凸显心性与情怀,至于别人是否能够在他们的绘画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里面是否有法度有形象,那倒是其次的事情了。
那些笔墨,无不是一种语言所无法传达出来的“语言”,诉说着执笔者的心情与领悟,蘸了水调了墨,落在纸上,泻出的是心灵的流年,有山,有水,有花,有鸟,万种风情地进行着一种与天地与古人的对话。
1922年,陈师曾出版《文人画之价值》;1927年,海德格尔写出《存在与时间》——这两本书一东一西,实际上都是意图在科学世界当中发觉人的生命的存在或者价值意义的存在,陈师曾眼中的文人画,正是在科学世界之外的一种诗意的敞开。而海德格尔后来一直强调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皆深得我心。因为在我看来,一件作品不仅仅是一件作品,创作的人也应该超越简单的书画创作——作画,品画,赏画——画里画外,要成为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
刘墨
庚子(2020)闰四月十三
开幕式发言
刘墨先生致辞
中国画不仅仅是视觉,它更多的是一个人比较全面的展示,我曾经在课堂上说:什么才是中国画?为什么特别强调境界?中国画的境界究竟在哪里?我想,它不仅仅是技术、材料、题材、风格,最重要的它还是一个人生命境界的展示,而这个生命境界它是如何出来的?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了解,对世界文明的认同,是自己人格的修炼,在笔底下自然而然地出来的。
今天还有人说,搞个展很累,我说:我并不累,负责具体的人辛苦了。因为我不需要很多很多外在的东西,我只希望有能够心心相印的朋友,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在一块,看一看画,读一读画上的题诗,互相有个交流,当然最重要的是,画必定是要挂起来看的,我喜欢有个好的地方把画挂起来,自己在看的时候,知道哪里不足,哪里需要改进,尤其是再听听好朋友的意见,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感谢文津阁给我提供的这个机会。当我们从那门前路过的时候,就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息,这是汇聚北京文气的地方,也是我接气的地方。
嘉宾和之圃先生发言
没想到要讲话,这几年没有参加过什么活动,这是首次。
刘墨先生各方面学问、修养、学养是很深的,我今天两点多到,我就想先看看画,如果三点半来全是人,我就老早就来了。我1953年学画,再过几年,我就80岁了。进来以后,我就感觉这画里面的书卷气不是画出来的,书卷气是各方面的学养积累的,有的人画了一辈子,俗、匠气,不是说画的如何,是学养不够。刘墨先生这些作品,刚才我进来一看,从这边看到那边,从书画上,从章法上,真是反映他本身的学养,这个气息不是画出来的。
希望大家多交流,我也有很多事情常向刘先生请教,艺术学无止境,我前些日子还刻了个方章:“老尚学徒”,老了还得要学,学无止境,越学越知道深奥,希望画友常交流。
嘉宾夏天星先生发言
今天大家统称是一个“繁荣”的时代,什么都繁荣,经济繁荣、事业繁荣、艺术也繁荣,但我认为这既是繁荣时代,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比如说,大家都提倡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壮大传统,那么什么是传统呢?我个人觉得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学院有学院派的传统,主流意识的,文艺座谈会的传统,江湖有江湖的传统,主流有主流的传统,自学有自学者的传统,这个传统到今天,统一的解释是没有的,但社会的解释是什么呢?是利益的传统,利益是第一位的,出名、卖钱、干大事、露脸。
刘先生的这个传统,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是正宗的传统。今天不管你有多大的成就,你都不能不承认“昨天”,我们是由“昨天”而来的,不能因为你“昨天”没有参加过建设,没有参加过壮大文化,你就不承认“昨天”,所以我们艺术家要承认“昨天”是很难的。说起来承认传统,有好多人没有时间,比如我,我要是美术学院毕业的话,我就没有时间继承“昨天”了。我是美术学院毕业,我是美术学院的领导,我掌握着权力,那我就强调我的传统,你必须像我的传统,你不像我的传统,那你就不是优秀的画家。
什么叫文人画?伪文人画太多了,能写两本书,写两篇文章,写毛笔字,说我是“学者字”,那是自圆其说。你看看清代的学者、民国的学者,学者有学问、渊博,但不一定有才气,所谓诗书画兼善不是空话,诗、书、画。就举其中一样:“书”,像刘兄这样一个小行书,品相宽博、疏朗、俊秀,还有些生秀之气,我为之一惊,我想不到北京还有一位年轻的老兄能写这样的字。
诗书画都能拿出来者,老先生除外,1949年以后的画家、书法家,真正的高手,恕我眼拙,我看到的实在是不多。过去练武,讲究“拆开”。什么叫“拆开”?软功有软功,硬功有硬功,你得拆开了看,你才有综合性。刘兄有诗的滋养,有书的功力,才有今天这样日渐苍茫而清秀的绘画。
我为他由衷地高兴,希望北京有更多这样的诗书画三绝的画家、艺术家出现。
嘉宾马健培先生发言
和刘墨老师接触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诗书画在一家身上集齐了,这在以前的老先生里面还是能够见到的,像夏老说的,1949年之后是非常罕见的。
刘老师的学养让我们特别佩服,他本身不是学书法的,也不是学绘画的。他是搞史学的,另外,他是研究咱们中国最传统的经学出身,所以,我们看刘老师的画,宽博,他的文气就在他的文学修养和史学修养里体现出来了。
“气韵生动”是很难学的,古人讲,要天成。但是也有办法学习,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但行万里路不是叫你去写生去了,现在有很多画家一年不止行万里,拿个小板凳殷勤地画着,但他也画不出来像刘老师这样的山水、花鸟,这种文气画不出来。像董其昌说的,“行万里路”是要洗去胸中的浊气,所以我们在行万里路的时候,要知道我们行万里路干什么,我们要向刘老师学习,把学问、修养做到家才行。
嘉宾傅京东先生发言
我和刘墨三十年前就认识,但很少往来,几乎没有什么交往,他这次画展,我是必定要来,因为他是个历史学家,是个渊博的学者,我最敬佩的历史学家,认为他是最好的历史学家;我认为最渊博的人,他是最渊博的人。这么个人办这么个展览,肯定要来。
我之前没有认真地看过刘墨先生的书法和绘画,来这个画展,是第一次。一进来感觉,整个文人绘画还从来没有人在高层次上进行过认真的梳理和研究。什么是文人绘画?文人绘画的标准是什么?它的方向是什么?董其昌算文人画吗?范宽算文人画吗?四王算文人画吗?我一进展厅,马上就觉得,刘墨的绘画肯定是文人绘画,这是范宽、董其昌、四王定型流衍的历史长河中的一股清流,这股清流是以一种无为而画的方式,是以一种非理性的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和范宽、董其昌、四王的绘画并行流衍。这种文脉,这股清流,是文人继承、文人精神、文人气节、文人境界的载体。
董其昌算文人吗?他是文人。是我们尊敬的文人吗?是我们认为中国历史中能够像顾炎武、黄道周等等这样的文人并列的文人吗?所以我们还应该看到刘墨的绘画,我觉得我们对文人绘画还需要做重新的梳理和思考。
刘墨先生是非常好的历史学家,他从历史的长河里,激起一股浪花,他都很随意地给你讲。
嘉宾永兴法师发言
我认识刘墨先生七八年时间了,我看到他个人简历上有几句话:“独立学者,自由艺术家。少读书,长而游学,喜书画诗词文史,以宁静、淡泊、独立、自由为安身立命之宗旨。”我看到这些,觉得这不是一个凡人。
“宁静、淡泊”这两句,来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里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他今天有这么大的成就,一个就是“静”,一个就是“学”,“静”和“学”对我们出家人、修道的人也非常非常的重要,你静不下来,啥事都办不成,你静下来才能认识自己,静下来才能找到根源。他的名字叫刘墨,我还给他写过一个对联,“刘墨浏墨到处留墨,墨记墨迹无非墨偈”。
第二个是“独立、自由”,来自于陈寅恪的人生宗旨,为什么叫“独立”呢?比如他这个人很特别,你说他是佛教徒呢,也不是,是也不是,刘墨先生的家人是信基督教的,他能和所有的人融合到一起,但又不改变他独立之人格,就像我们出家人,你不能逃避世间,你生在世间,大家才能学习你、效法你;“自由之思想”,你能达到如此的独立,你才能如此地随缘,佛教里有个思想叫“随缘”,随缘才能自由,就像道家讲的“道法自然”。
去年北京画院给法源寺挂一个牌子,齐白石曾经在我们那边住过,中午我们在那走一走,可能去过法源寺的人就知道了,“一座法源寺,半部北京史”,去了要看,看什么?看法源寺的碑,看法源寺的石刻,刘墨他就去看,看完之后就去念,念完之后就去讲,当时他给一个学生说:“这些东西我都没见过,但我好像都看过。”这用佛教的思想说,这是我们累世以来的积累的功德,好多东西不是你马上就能学来的,而且你学也不一定能学的好。
嘉宾姚震西先生发言
整个画展满室的文气墨香,非常有意境,不言而喻,刘墨兄的学养、文气,还有中国画、文人画的笔墨都呈现了出来,非常难得,一路看下来,可以很安静地、忽略在场的这么多人,欣赏每首诗、每幅画的意境,包括后面的几个诗稿,他斟字酌句,对诗的思考留下来的痕迹,是令人感动的,而且在这个地方展出也特别有意思,与你满屋的书籍特别搭,与你的气质也特别合适。
嘉宾陈仕彬先生发言
刘墨兄是我们这一辈人当中,读书读的最多,游历游的最广,同时诗文书画自修的一个典范,我们今天的书画家有很大的一个缺陷,大多数人书读的太少,游历的也不够,第三个,就是玩的也不够。刘墨兄的书画,他的基本功不用说,首先是读书,其次是他广博的学养所带来的画面里的轻松、愉快感,第三个是“玩”,好的东西是“玩”出来的,而不是刻意追求的,在今天的书画家,他是别具一格。
嘉宾老树先生发言
我们俩快三十年的朋友了,平时虽然来往不是很多,后来有了微信之后,经常地稍微骚扰一下。刚才关于刘墨的解释,对他的作品、为人、他的文史方面的学问,大家都说了很多了,我就不说了。我要说的是,我们这辈人像他这样牛逼的确实很少。我从1983年毕业就去大学了,他说的我很有同感,近些年来,大学烂的够呛,他不屑于和那帮人为伍。
刚才大家说的我不想说了,我说另外一个问题:画画到底是给谁画的?同行之间见面谈笔墨,互相吹捧一番,没什么意思,因为没别的,只好说笔墨。
我和刘墨比较熟了,他写的好多书我也都看过,刚才很多朋友也说他的画很放松、很松动,不太把画太当个事,我过去说“了不当意”,这就是一个你需要的状态。过去我们打个大旗啊、主题绘画、为人民服务啊,到了后来,我遇到很多批评家:“你的画能否进入绘画史?”这话不傻逼吗?你现在还活着,过了多少年后,大浪淘沙,有没有你这一粒微尘还两说呢!“我要为艺术史画画!”这也是有病,顺序上、逻辑上是颠倒的。最最重要的,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刚才进来我看了这些画,就是“为自己画”,这条性命“活泼泼地”,我们都这么大岁数了,该为自己而活,要为自己干点事,惟有如此,至少你画的东西是诚恳的,不自欺。你可以骗天下人,不能骗自己吧?不自欺,诚恳,我的画挂在这不欺人,不骗人,这个鸟时代,装的人太多了。
嘉宾陆虹女士发言
和刘墨老师认识很多年了,每次看他在各个场合、学术的会上发言,包括他的绘画,真的是这个时代我们心心念念所向往的一种文人的绘画状态,不管男性艺术家,包括我们很多女画家,对刘墨老师诗书画各个方面都很喜欢。
老说读书这个问题,一说读书就特别忙,尤其是女性艺术家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是面临着自我成长,不管是对艺术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对生命的认知,每次看到刘墨老师不管是写作、读书、画画,总是在想什么时候能够再往前进一点、靠近老师一点,多学学老师一些。
今天老师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场合,一个奢侈的文化的感觉,让我们接近那份感动。
文津阁主人王维先生发言
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欢迎,中国人老说“好事多磨”,刘墨老师本来6月份就要举办的,但因疫情稍微推后;但是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好饭不怕晚”,我相信大家走进展厅的时候就能有非常强烈的感受,文津阁古美术馆能给刘墨老师举办此次的展览,我们觉得是一个非常荣幸的事情,就像我们这次展览的主体叫“文津探源——刘墨诗书画展”,我想“文津探源”一语双关,首先是我们门口这条街是北京有文脉的一条街,文津街,国家图书馆的主楼叫文津楼,我们这个小的美术馆叫文津阁古美术馆;第三呢,我相信“文津探源”也是刘墨老师他自己内在的一种追求,那么这种追求最终是通过诗、书、画去给大家展现出来,刘墨老师在我心中是一个非常典范的文人,我们能为刘墨老师举办此次展览觉得非常的荣幸
现 场 花 絮
嘉宾和芝圃先生签到
嘉宾永兴法师签到
嘉宾夏天星先生签到
嘉宾陈子游先生签到
嘉宾石永奇先生签到
嘉宾曹心源先生签到
嘉宾马健培先生签到
刘墨先生与嘉宾合影
“中国画不仅仅是视觉艺术、造型艺术,有了书法有了诗,是为写意。如果我们说一个人过得很写意,那他一定是自在的、自由的。”刘墨先生说,中国文化是开放的,正像人的心灵是开放的一样,将诗书画融合,也是情感的升华,能更好地展示人的生命境界和心灵状态。
刘 墨
生于1966年,祖籍河北三河。
文艺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独立学者,自由艺术家。
少读书,长而游学,喜书画诗词文史,
以宁静、淡泊、独立、自由为安身立命之宗旨,著述自娱,以终老焉。
代表著作
《中国艺术美学》、《禅学与艺境》、《乾嘉学术十论》、《中国散文源流史》、
《中国美学与中国画论》、《石涛》、《八大山人》、
《现代国学思潮与人物》等,数百万言。
【 展览作品欣赏 】
暗 香
远岫疏林
水边山外
此处青山
玲珑石
诗 稿
题画诗
诗画对题册之一
诗画对题册之二
听雨、春风、藤石、凝烟
紫 藤
墨 荷
手卷《西溪清梦》请横屏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