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清远 书法
画家 纪清远先生
纪清远:男,195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大美术系。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馆画院院部委员、北京市朝阳区、西城区文联副主席、纪晓岚研究会顾问。
自幼喜爱绘画,曾在北京市少年宫受美术启蒙教育。七十年代初,向国画大师蒋兆和先生学习中国画。二十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艺术中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感受,并以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段强化了这种感受。主张中国画创作要具备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深厚的生活积累,要有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通过长期的摸索,创造了一种没骨法与勾勒法相结合、工写兼备的水墨画法,自成一格。1991年、1992年和2008年分别在成都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纪清远、卢平伉俪画展》;1991年出版《纪清远画集》;2000年出版《中国名家作品集粹——纪清远专集》;2000年出版《纪清远水墨人物画技法》VCD教学光盘;2007年出版《纪清远写生作品集》2008年出版《纪清远作品选》。百余幅作品入选国内外画展,曾到日本、法国、美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展出。作品《唐人诗意》获全国首届工笔画大展“金钗奖”《大漠风尘》入选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展览;《秋水月色》荣获96`中日水墨画联展“优秀奖”;《北风》和《高原晨光》《黄土高坡》先后入选第七、八、十一届全国美展;《裱画工》《雏凤凌空》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与卢平合作《版纳风情》被镶嵌在国家领导人的专机上《兰亭雅集》由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在大会堂中南厅,与卢平合作《版纳春韵》悬挂于中央统战部新楼。2017年与卢平合作大型历史画《躬耕藉田》9米长2.5高。被北京文史馆收藏。《观藤图》等三幅作品获中、日、韩98`BESETO国际艺术节“国美会”和“中文民俗博物馆长奖”。《美术》、《美苑》、《中国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艺术报》、《民族画报》、《中华英才》、中央电视台以及台湾《自立晚报》、悉尼《澳洲新报》、新加坡《联合报》等报刊、新闻媒体曾做过专题报道。
1993年3月赴新加坡举办画展;1993年以副团长身份率团赴台湾进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1997年2月应澳大利亚“名家艺术中心”邀请,赴悉尼举办画展。
传略编入《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等十余部辞书。
《 古 风 》
——文/孙郁
认识纪清远是因为他的画,一幅关于老舍的作品,飘雪的古街里的老舍很是苍凉,抑郁的光泽直逼人心。后来还读到一幅关于四库全书编撰的群贤图《旷世巨典》,酣畅大气,知道其心都在历史的隧道里。印象里他不是那种陷在小桥流水里的人,儒家的社会关怀心境似乎很浓,所以不是山林画家,也许颇喜欢融入到社会思想的激流里吧?后来才知道他是纪晓岚的后人,便想起古人的遗绪,《阅微草堂笔记》的缕缕古风,何其苍劲。我觉得他似乎一直在与自己的先祖对话,那些画作偶能看到他们同一血脉相似的笔韵。
今年春天的时候,去美术馆参观过他的画展,看到了他的代表作。这才对他有了系统地了解。我对他的人物画有些兴趣,因为都有些想法,蕴含着自己独有的体味。素描的功夫很深,传神而多趣。他是个关照历史的艺术家,没有在旧文人的小情调里盘旋,对风花雪月的态度是现代式的。而历史里的谜一样的存在,他是研究的。于是在题材上不限于一两种意象,在宏大与细小间往复流盼。狂放而不失儒雅,在最沉郁的时刻依能释出暖意的光泽。比如他画鲁迅,就没有金刚怒目的一面,温和的东西隐含在里面。好像他性格里的因素也流到其间。那幅关于齐白石的作品,流溢着温润的气息,是从心底流出的礼赞。画这些历史人物,他有着神圣的一面,这一点和读书人的庄重感很相似,我也由此想起其先人纪晓岚的笔下的人与事,未尝不是一种审美的继续。只是被历史牵着走的时候多,自己被巨人的光环罩着。倒是那些关于孤苦的文人的形影的把握,有灵动的一面。
在这类人物画里,就摆脱了此类思维模式。他关于古人乡间野店的描述,就有孤独的形影在里,栩栩如生,笔墨里不乏忧戚的余韵,隐隐地在此流出,看出了他的内心沉寂的一面。比如《踏雪图》,就空漠得很,在那些旧山水的记忆里,不时有无边的忧伤,神采里是静谧的沉思。《听泉图》有杜甫式的清冷,《江寒独钓》分明是明人小品,孤傲里的沉静,有心灵的快慰。这些作品在什么地方有他自己的形影,我喜欢他这类的作品,因为那些绘画语言是自己的,想必泼墨时内心也是快慰的吧?
国画是中国式的思维。现在还在老路上走着。艺术的现代性,大家喊了许久。可是国画怎样现代性地表达,我不太知道。看到林风眠、吴冠中的作品好似悟了一点。可是那样的境界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不知道画界怎样定位纪清远的作品,我觉得他的人物变形,是受到现代主义的暗示的,虽然自己走得并不远。他有时自觉地回溯旧路,以朴素的心面对世界。所以也有诸多传统的笔墨,士大夫的东西也未尝没有的。现在的艺术家,有古风的不多,不太会传达幽情了。他的笔触使我领略了旧式文人的风骨,加之一些现代的体味,遂有了古今融合的图景。我和他年龄差不多,受的教育也相似。不过他是蒋兆和的学生,人物画的功底深,蒋氏的史诗风格影响了他也是可能的。所以就多了种厚重的东西。蒋兆和的作品常常在忧患里表达自己,国家与民众、社会情怀与自我个性都结合在一起。纪清远的笔触偶能流出此风,都和新旧传统有关是无疑的。
他的夫人卢平也是有趣的画家,与他的风格不同。那是工笔兼水墨人物写意,人物与山水的娟秀的一面楚楚动人。如果说纪清远是唐诗的笔法,有高古的一面,那么其卢平则是宋词的流风无疑了。那些对四川乡间女子的美丽的大量,清丽而委婉,似山涧流水沁人内心。他们的一动一静,一苍劲一绵软,恰是一曲合唱,唱出美感的多极来。
画坛如文坛,没有一个核心的流向,这是艺术自觉的时代,文人们各自走着自己的路。我曾去过八大山人纪念馆,看过八大的真迹,欣喜不已。曾叹那样的妙笔不多见了。今人齐白石等略有奇气,得古人的要义而另起新路。国画的发展,是回到明清还是走到民国,或从洋人那里得到点什么,不得而知。我读到纪清远夫妇的画,看见彼此差异如此之大,也就相信艺术的空间的确比我们预想的要大。旧艺术形式如何翻出现代的语言,更自由地被使用着,他们在实践着。看其画,觉得历史的确没有被割断,那倒是真的。
2008年6月3日
(孙郁:著名文学家,鲁迅博物馆原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
【 作 品 欣 赏 】
《东方欲晓》纪清远作180x2400px(2019)
《寒凝大地发春华》纪清远作
画家蒋兆和《纪清远作》
《芭沙汉子》纪清远作(2017)
《关山在望》180x2400px(2019)
《怀素书蕉》纪清远作137x1700px
《黄土高坡》纪清远作(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江上渔隐图》纪清远作68x1125px
《老人头像》纪清远作
《凌寒图》纪清远作
《清泉古韵》纪清远作137x1700px
《清远楼》纪清远作(2017)
《水磨房》纪清远作
《姚安公训子图》纪清远作137x1700px
《彝族老人》纪清远作68x1125px
《彝族人物头像》纪清远作
《幽谷清音》纪清远作
《雨兰》纪清远作
《长相思诗意》纪清远作
《竹》纪清远作
纪清远书法作品
纪清远书法作品
纪清远书法作品
纪清远书法作品
纪清远书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