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评论 >> 文章内容

艺术的品评标准在于公心

[日期:2012-06-25 12:01]   来源:美术网  作者:发布者: design   阅读:28121

 艺术的品评标准一定存在时代共识,关键不在于某机构或者领导有没有制定出一套标准,而是在实行的态度、方式和方法是否正确。当前在一些展览上的艺术活动中,出现了少数低俗的艺术品这个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宽松,艺术多元发展,自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复杂局面。对于艺术评判,重要的是启发良知,弘扬我国的优秀道德观。艺术的高下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里,从来都是有标准的。这些标准就存在于历代的画论、文论里面。从古到今,我们的古代文献中关于画品、人品、画格、人格、境界、格调,以及许许多多艺术创作技法上难易高下的论述,已经确立了针对艺术,尤其是评判中国传统艺术的标准。并且,在这之中也有对传承创新的辩证思维,就是说,好、坏、新、旧各个方面都有标准,所以,我们本身是不缺乏“标准”的。
  标准有了,我们所需要加强的,只是公平公正的态度和方法。要出于公心,谁都可以制定出摆得到桌面上来的、像样的标准。现在有些活动中出现的评选标准混乱、丧失公信力的现象,我认为问题出在一些管理者或者评判者本身,出在那些极其少数的、有私心的“投机”实权派那里。像评委、媒体和活动策划者、著名艺术家、著名评论家、艺术经纪人等,他们都是实权派,少数的投机行为基本上都发生在这里。有投机行为的这少数人在一些活动或者展览之中起到了不好的作用,从而构成社会广大基层美术工作者对于一些活动、展览不满意甚至抵触,进而引起这些活动本身在权威性、公信力等方面的有越来越弱化的倾向与现象。

  而对于艺术家方面来说,首先应该珍惜改革开放带来的宽松自由的环境。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创造出了真正能够留世的、有益于人类的好作品。从艺首先不要投机,一个好的艺术家,往往也是有才气、头脑聪明的人。他只要想法变了以后,比如说投评委所好,或者投某一个领导所好,或者是投金钱所好,而不是根据自己的艺术感觉来创作,就会偏离自己的良心和艺术敏感。艺术家与评判者如果是投机的关系,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政府要为艺术发展事业选好评委,这个非常重要,艺术家也要自律。媒体则要少炒作,特别不要宣扬那些因投机而成名的“大腕”。因为投机而名的大腕,他有名、有钱、有实力,媒体在这种艺术家或者评判者面前,要有自己的主体立场,这是我们很期望的。媒体的敢于监督,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媒体监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发展的一个很大成果,改革开放给媒体以良好的发展环境,媒体应该实现自我价值,发出自己的声音,起到监督作用。

我想用一个小例子来说明问题。我的一个孩子还在三四岁的时候,因为要做一件事情跑来跟我说要如何做,我跟他说:你不是看过“动脑筋爷爷”的书吗,你去看看这件事情你这样做对不对?如果不对,你去找找看看应该怎么做。结果他跑到房间里面去,过了一会儿他跑出来说,这个事情应该如何做。没有成人告诉他应该这样或那样,通过自己运用脑筋,他自己就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判断。现在他30多岁了,在一起就讲起这个事情,他说:“我那个时候到房间里拼命想,怎么讲大家认为我是对的。”结果他自己就找到了一个正确做事的方向和方法。通过这个例子我感觉到,不要说成人,就是小孩子的辨别能力也是很强的。要公平、公正地给他树立自主的权利,引导而不干涉,让他基于自己的想法判断,这样往往可以有好的效果。

  所以,关于艺术评判标准,如果评判者、艺术家个人不是出于公心,而是从自己的小算盘,或者自己的绘画风格出发,那么对于艺术的评判肯定要偏向。创作的时候会发生偏差,评判的时候会发生偏差,宣传的时候也会发生偏差。根本的问题是看是否是出于公心肯定或否定。因为评判者往往都是有着一定艺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的,对他们来说,艺术品的好坏不难判断。主要是因为少数人缺失艺术道德自律。

  至于有些专家提到“构建艺术评判标准”,进而建设“大国文化形象”的问题,我感觉大国文化形象不是靠塑造、打造可以做起来的。要从基础抓起,从恢复人的尊严,给艺术家以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从建立客观、公正的评判机制着手。在展现“大国文化形象”的问题上,艺术的作用是一个慢慢影响的过程,一个自然实现的过程,经过一个时期引导,自然就会理顺其中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