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着便成春
——《家山风来 · 赵仁春书稿墨痕》正式发布
每位艺术家都是一本书,都有着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及可贵的精神。每次拜读我们的内心都会受到触动和洗礼。
《赵仁春书稿墨痕》由中国国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件令人值得高兴和庆贺的事,这是宏扬传统优秀文化努力践行文化软实力的一项工作。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书法、绘画在今天正以蓬勃之势发展。
赵仁春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楹联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巴蜀撷英书画院学术顾问。多年以来他从蜀学和蜀文化的学术背景来进行研究和创作。《赵仁春文稿墨痕》一书包涵了他近二十多年对书法、艺术史的研究文稿,其中一些发表在中文核心刊物上。另外他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有的镌刻于国内名胜风景区。如国家级名胜风景区青城山、龙门山等,有的被国内外人士收藏。在一些研究中,有许多文章带有开创性,如原省书协付主席余中英年谱是国内第一篇记述余先生事迹的年谱。在书法作品中,仁春先生的作品多是自己撰书,这是从事书法创作中的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赞同。
这本集子由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学术委员、川大教授侯开嘉题签。著名书法家、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唐昌虎先生作序。唐先生在序中对赵仁春先生的书法和人品作了精湛的评介。唐先生与仁春先生相交二十余年,对仁春先生书法和人品的看法当为确评。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我们相信这东风吹着便成春的大好年代,在践行社会主义文艺价值观、践行中国梦的道路上,仁春先生会取得艺术上的更大成就。
文 / 路建东
作者系同兴路广告创始人、巴蜀撷英书画院理事长、中国美术市场报四川办事处主任、四川文化网副主编。
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唐昌虎为新书作序
挥藻翰遣春秋
和仁春先生相識應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是在省書學會會議上,交談中感覺到此人談吐不凡,有驚人的記憶力,默默中想到過目不忘的,莫非此種人也!先生很睿智,也很風趣,他和開嘉老師同宿一室,想來定是有學問之人。時間長了,特別是兩年一屆的學會相聚,對他文章和人品的了解逐漸加深起來。他和開嘉老師合著《四川碑學名家——包弼臣 余沙園》,奠定了他學術化的正規方向。
黃侃有句名言,五十歲前不著述。當然是説一般情況,學力未逮,思慮未周,履歷偏窄,交友不多,其所謂未經風雨見世面,想寫點東西,如何深刻?從社會角度的變化講,這個時代應該出大學問家,其難出有多種原因,以做學問的人來説,少功利心其為至要,翻撿近幾十年學術文章,能傳世者實不甚多。
論做學問,言必行,行必果。言不正者,行何以有果?正者,學術之主旨也。人邪言邪,自古之然。心中有邪如何能言正,正之無有,如何能眞,眞談不上,如何學術?信口雌黃,滿嘴胡言,如何面對歷史?每個人都是現在,每個人又都將成為歷史。
仁春先生長期生活於工薪階層,耳濡目染,積學成思,由於過人的記憶能力,將自己的所感所得發為文章,積腋成裘,先地方文史,後涉名家,初關書學,再窺禪宗,繼歷史文化名人,步步探進,深入剝析,指証判僞,補缺查漏,集前人之成,發時賢之思,時有所得,其文自然。常思仁春偏居唐昌,卻時奔走各州縣、廟宇、聚會,往來迎送,臨塲詠和,亦甚辛苦,然而先生以此爲樂事。舉止言談之中,幾乎盡是各地風物人事勝迹。人生在世當立德立言,能立者其品自高,至少當自視如此。對個人言身體是基礎,勤奮在個人。觀其於年老白頭之時,還勤勉有加,當可祝賀。
近幾年仁春書法大有長進。一般人過六十,由於心力不濟等原因,多筆力不繼,然其尚能進步,可能因為家庭和睦,諸事順遂,心暢筆順。其書作大多自撰文辭,常題銘於文化勝迹之處。書學本心學,有其心者,即有其書。先生學帖、學碑、學隸亦學草。我試問過其學草感覺,言其王鐸書不易。先生書風中有唐賢之楷則,碑刻之峻利,有王鐸之瀟灑,也有一些清末以來時風之雍容,構成了他自己的潑辣、生灼之書風。我曾當面與他談過似曾受吳昌碩和新羅山人的影響,他笑而不言。書法一事看似簡單,實則是綜合兿術,學萬象歸於一相,而這一相就是你自己的本相。你的學識、學歷、品質和思想都歸於此。書如其人也就於此,裝扮不出來的。如其可以裝扮,那不是書家,那是書匠,那是作僞者。一個眞正的書家他不會委屈自己去裝扮,他會眞實地表現自我,特別是文化學者。沒見過有文化學者棄大義而就筆墨,拋正氣而求小節,故言書法小道也。又言:一技之成,其道亦廣矣。
社會通訊、交通、文物考古、印刷業的發逹擴展了現代人的視野,增加了人際的交往空間,給現代學者、書家一個契機。現在能見到前人沒見過的材料,勤奮的人可以做許多有益於時代和後人的事。仁春先生好象自覺地肩負了這個使命,以他的學識和才智,不停地奔忙在前進路上。
2017年5月
点击下方链接,立即抢购!
https://weidian.com/s/1205556425?wfr=c&ifr=shop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