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评论 >> 文章内容

大写的中国人

[日期:2012-06-11 17:08]   来源:中国美术市场报  作者:徐恩存   阅读:45428

      读曹小钦人文德昌系列作品

 

 

       又一次看到曹小钦先生突破已臻完美的固有画风,将原本已经令艺术界叹为观止的成就推上了新的高峰。人文德昌系列是中国传统绘画精髓和现代人本主义精神的唯美展现。

首先是“写”!只有中国传统绘画才将在宣纸上作画称为“写”,这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美术的概念,这是东方哲学的内核。中国文化自古讲求“寓于内而形于外”“厚积薄发”的处世哲理。传统绘画艺术重视作者的内在修养和功力的体现,而相对淡化对色彩和仿真的追求。因此,中国文人画自古使用水墨淡彩以及和书法创作同样的简单工具,而其中的最高境界是经过多年艰苦训练后,用最简洁的形式“写“出最为丰富和深邃的意境。古往今来多少大家绝品,都是寥寥如同信手拈来,而风骨神韵具足。八十年代,也见过小钦先生的水墨人体,已然是笔简意赅,清新脱俗;二十年后人文德昌系列,更见大没骨法的出神入化。所绘人体不同一般,全部从骨点下笔,控制水墨浸润,不描不染,惜笔如金,一气呵成。这种技法看似简单快速,但没有多年功力,完全无法掌握,即使古人也只有少数如徐渭任颐等旷世名家曾经修习使用。小钦笔法如庖丁解牛行云流水,入木三分浑然一体,人物线条极简而神形兼备,当真是一个”写“字!

   紧接着迎面而至的是满纸的中国元素。线条美,阴阳调和,刚柔并济… …. 这些在现代艺术中往往被忽略的元素一下子在人文德昌系列作品中全面又和谐的体现出来。缪篆(汉篆)的古朴线条与人体的妩媚曲线如藤树缠绵缱绻,即对比又相互衬托,一动一静,亦庄亦谐。画面布局别具匠心,繁而沉稳有序,简而灵动多姿,各领风骚又相得益彰。作为一个充满现代气息而有别于小钦以往作品的系列,人文德昌巧妙的运用并发扬了中国画传统的技法,构图,线条和哲学,同时展现出变化多端清新跃动的现代审美情趣。这是一次令人振奋的突破,是对中国画审美视角的一次扩大。

   在体悟了技法和精神创新之后,人文德昌系列作品的真正精髓已然明朗。创作的对象主体是人,承载人的是象征文明的文字线条;表现的手法是化繁为简,纯熟洗练。作者在用一种传统而又崭新的笔触传达对于唯美和人性自身的歌颂。

  古法绝技,中国元素,崭新视角,人本精神 -------正所谓:删繁就简三春树,标新立异二月花。人是美的,美是属于人的,人文德昌系列作品是小钦大写的中国人!

 

 

 

不拘一格    非同凡响

                    ——读曹小钦的水墨作品           

                         徐恩存著名艺术评论家,《中国美术》主编)

      (此文原载于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之《当代画坛四大家刘文西范曾曹小钦何家英》)

艺术贵有新意,因为一部艺术史是由无数艺术家的创意与创新积累而成的,而创新又是艺术活力不衰的根本原因所在;它表明的是,对已有成绩的不满足和对未知领域的憧憬与探索,唯其如此,艺术才能在不断的超越中,抵达新的彼岸,完成由此及彼的转换或提升。

当然,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有创意的艺术家总是在这个过程中,不问收获、只问耕耘,“无意于佳乃佳”,渐渐逼近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使自己获得不断提升。

曹小钦先生的作品及其艺术实践,体现的正是这一求索不已的特点。

阅读作品,我们看到,曹小钦以画马为主,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着马的符号组合,画面中往往呈现出疏密大小、远近多少与开阖聚散的处理方式;不论是竖幅构图,还是横向展开,画家都匠心独运的将其处理为一种生机蓬勃的生命图景,都呈现为主体符号与环境和谐的整体感,画面中马的意象选择与塑造,既取之于传统,漾溢着中国绘画的形式语言特点和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又体现着画家自我的个性创造和当代文化语境中对题材的把握,甚至可以说,曹小钦以马为题材的创作,具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和现代意味。

分析作品,不难发现,画家画马,一扫古人、前人的套路或模式,关注与强调的是自我在现实世界中的感受与体验,在创作中注入了现代人的情思。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废弃了中锋用笔的单调与乏味,往往借助于底色,以湿画法钩勒出拙壮、粗放的短线,在几近于“没骨”法中依结构进行少许表现——如画马,在用颜色绘出基本形态后,只用笔在头部、腿部、马鬃、马尾等给以强调,方法多为枯笔干擦或湿扫,无意中求得特殊的质地与效果,而这样处理的马,则有很强烈的运动感与速度;在形态的表现上,画家借鉴了唐马的风神姿态,如《昭陵六骏》的俊逸轻盈、神彩韵致,韩干《牧马图》等的风骨气韵,在壮硕处(如躯干)极尽夸张与变形,表现出生命力的充实与饱满,在轻盈处则点到为止,不多着笔墨,用以表现四蹄生风的俊逸与凌历。

人物的画法,与画马的手法在一致中求得谐调,我们看到画家以着墨多少,以浓淡轻重作为区分与强调,使作品在平面中展示出层次、距离、速度、动态和美感。

画家在遵循写意原则与水墨材质中,与形式、笔墨、语言互融,并充分发挥写意表现的简洁、单纯、凝练的特点,与此同时,充分运用水墨材质的氤氲、淋漓、酣畅与幻化的优长,进行水与墨、笔与纸的互动演绎,使作品在朦胧有象,不即不离之中,阐释着主题的规定与内涵,又演染了水墨艺术独特的美感与魅力,使材质从被动变为主动,成为画面整体的形式与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

如《马到成功图》、《牧马图》、《驯马图》、《满江红词意图》、《唐风》、《长河牧马图》、《大河放马图》、《追风图》等,都是这样的作品,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清新,隽永的气息和赏心悦目的形式意味。

从传统到创新,这是一个思考与实践合一并进的过程,没有对传统的理性认知和清醒把握,便不会有创新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因为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当代画家应在当代文化立场上去面对历史,面对传统、面对文化与面对现实,才能真正面对自己的艺术。

曹小钦先生正是在这个多维的交汇点上,确立自己的艺术方向的,即,如何把前人艺术经验和精神引向当代文化的自由广阔的领域,当代世界不再是单一的线性思维,它是涵量丰富,思维多向的结构;质言之,是观念的转变,只有完成观念的转变,我们才能发现新的世界和新世界的地平线;在此基础上,曹小钦的写意水墨画,消解了三维空间的再现方式,把人物、骏马意象置于二维空间的平面之中,如《驯马图》、《牧马图》、《唐人马球图》等的平面化空间布局,或是把人物、骏马意象置于二维半空间之中,如《满江红词意图》、《长河牧马图》、《有了一条河才能有一首歌》、《大河放马图》、《追风图》、《我曾听过这支歌》、《春游赛马图》等,便是在二维半空间中设置人与环境、马与人的关系,其中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弱化了画面中的时间因素,强化了空间因素,意象处在平面空间的前后层次中,而不做个体的个性化真实描绘,使画面保持空灵、洒脱与虚幻感,在更大限度中体现“离形得似”或“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原则。

这使得曹小钦的作品,依然保持着诗意的抒情气质,却不是传统的叙事表达方式,而是在符号空间中的平面展开,人与物、草原与天空……等等,莫不如此;这实际上是几种意象符号在二维或二维半空间中的有机或任意组合所产生的多元或复调结构的结果,它表达的不是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而是无数种可能性的发现,通过对笔墨、结构、形式、语言的操作,曹小钦以艺术的方式找到了自我,也确立了自我的艺术,把取得的已有成绩作为再发现、再出发、再创造的起点,更自信地去面对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新领域。

严格的说,曹小钦走的是一条艺术新路,他面对的是“视觉创造”的新命题,他会在今后的创作中给出新的解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