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杨玉良:栖居花鸟世界的笔墨人生
——王淑平
曾品读过苏轼的《定风波》,一度迷恋词中的一句话:“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公坦荡真实的文人气度让世人不断揣测,是怎样的一位林间侠客将世俗的杂扰摒弃于山水之间,在观赏完杨玉良老师的花鸟画作之后,我对这种坦荡真实的文人气度又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无论山水画还是花鸟画,注重的是专注于自然,将万物灵气汇聚于笔端,在提笔落墨之间才会彰显中国画所具有的神气。而花鸟画的独特在于意在笔先,同时要掌握意象的时空关系,下笔须气定神闲,胸有成竹。感悟花鸟画的世界其实是领悟一份生活的意义,这点也是在欣赏完杨玉良老师画作之后的感触,不论大写意还是小写意,品得到的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态度。这与山水画作的恢弘豪迈或许有出入,或许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于我看来,真正的画作,精神的共鸣才是不变的真理,画者的专注、内心对笔端的执着,渴望与观者精神上的交流才是执笔弄墨者内心共同的期许。在杨老师的画作里,我看到的是花鸟中的山水气度,婉约与豪迈并存。
数十年对花鸟画的专注让年过花甲的杨玉良老师在花鸟的世界里画出了一片自己的“世外桃源”。我喜欢用“桃园”一词来形容画家自身的精神世界,因为那里的良田美池与桑竹之属可以让画家们在自己的天地恣意遨游。谈到杨老师的“桃园”,我不得不和之前谈到的苏公相联系。
吟诗与作画都是一种境界,是至上的感悟,生活本就是一种态度,喜与悲并存,苦与乐兼备,但是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真正大家能有多少,世人常感叹命运多舛,但是却忽略了生活的最本质的真实,“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最终尘埃落定会让人荡气回肠。杨老师的画作力求真实,将生活之美融于笔端,执着数十年的云淡风轻,花与鸟也随之有了独具的灵性,画我所爱,爱我所画,忽略艺术本身之外的争扰,对书画的对白让我这一后生晚辈着实钦佩不已。苏公的豪迈是一份不为功名利禄的淡泊明志,杨老师的坦荡凌驾于对艺术本质的真实,因内心的忘我追求,将世俗的杂扰抛开,因我内心独白,故我爱我所爱,笔墨一生绘花鸟,研磨书画数十载,汇聚紫气向东来。
杨老师的花鸟画作以熟稔的技巧,成熟的画风,精致的笔墨用法描绘,清新隽永,不失典雅之气,从容的笔端感悟,将生活的态度,内心的执着落于这一纸画作,诠释一位忠于花鸟、无畏风雨兼程的文人姿态。其中《自在水云间》是我观后爱不释手的一幅作品,笔墨的用法,色彩的把握,意境的描绘,把“莲”的故事一一道尽。“自在水云间”不仅是“莲”的态度,更是画者的态度。“水云间”的美好与“桃花源”的世界如出一辙,他们在此自在的生活着,快乐着,满足着,世俗的尘嚣与他们无关,简单如我所爱,静静的绽放属于自己的花朵,花开自如,花谢从容,花香如故。就是这种云淡风轻的美丽,就是这种气定神闲的霸气。
作画如做人,杨老师一直秉承书画的本质,一走就是数十载,一路的坦途让这份幼时的坚持与此时的坚守共同传递出一种文人的信念:用心作画,以诚待人。杨老师朴实、真诚、谦和,在业内口碑甚好。一份简单,看似平凡,但终究会铸就非凡,就是这么一种坦荡真实的文人气质,令杨老师在花鸟的世界里逐渐开拓出自己的国度。
诗人用诗词咏志,画家用笔墨言情,画家可以不是诗人,但是画中饱含诗意却是言情的重要方式。苏公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人生追求的一种崇高境界,而杨老师的“自在水云间”讲述了处世的一种淡泊心态,“无”即是“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笔墨自在我心中。栖居花鸟世界,舞动笔墨人生,祝愿杨老师的花鸟之路越走越畅通。(文:王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