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画家展厅 >> 文章内容

夏方明

[日期:2013-01-15 11:40]   来源:中国美术市场报  作者:郭外   阅读:123810
简历 夏方明,号容膝斋主,69年生于山东潍坊,现居北京。200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造型艺术研究生进修班。画专花鸟,尤精墨竹,出版有《怎样画竹》、《夏方明画集》。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央军委、全国政协、国家宣传部、外交部、山东省博物馆、安丘市博物馆等国内外多家单位及个人收藏。 前言 竹之于人,用途可谓广矣。甲骨文后之竹简是中国古代文明之温床;几千年来用以书写的毛笔,自王羲之至李白、至苏轼、至曹雪芹、至齐白石……始终是传递文明的接力棒。竹竿可为席、为筐、为椅、为床、为笠、为篙、为拐杖、为鱼竿;叶可为茶,消炎解暑;笋可烹炒,餐桌必备。其作用如此之多,千百年来早就为人们所认识和喜爱,然而国人最欣赏的并不仅在其用途,更因其四季青翠,坚韧不拔,虚心高洁之品质。 曾有人总结竹之“五德”:一曰根本坚固,矢志不移;二曰立身正直,不偏不倚;三曰竹心中空,虚心不满;四曰有操有节,宁折不弯;五曰经寒不凋,凌霜傲雪。因此五德,竹有“君子”之誉。国人种之、赏之、画之,一直是文人画中久画不衰之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墨竹已成为中国文人画之标志。墨竹画从内蕴上与哲学意理相融合,形式上与书法相表里,它融合书画文哲于一体,成了人格品质的直接写照。 关于墨竹之起源,宋之前说法不一:一说唐李贤墓壁画,一说吴道子,一说五代李夫人……众说纷纭,终无定论。唯宋之文同、苏轼将墨竹推至高峰,确是公认之事实。文同画以勾填法画墨竹,重结构,重意态,“胸有成竹”;苏轼师文同,后以书法写墨竹,主张“神似”,对文人画产生过深远之影响。元代文人之崇尚简淡,出现了顾安、李衎、高克恭、吴镇、柯久思、倪瓒等大家;明代画竹风更胜,尤重意趣,代表有王绂、夏昶、文徵明、唐寅等,其中夏昶画竹有“夏昶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美谚。清代画竹有石涛、郑板桥、蒲华、吴昌硕等,都是树一代新风之大家。 时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今天,爱竹画竹者日渐增多,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画竹的基础,李可染先生强调,对于传统要以最大的努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勇气打出来;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清代郑板桥主张学画要“学一半,撇一半”;唐张璪提出艺术创作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林林总总前贤大师之创作心得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学习传统,宗法自然”。望读者能认真领会此创作之宗旨,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
上一篇:孙晓云
下一篇:许澄宇